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7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管理学   16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228篇
理论方法论   177篇
综合类   2039篇
社会学   62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研发投入则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背景下,探索宏观制度环境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法治环境以及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法治环境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融资约束会抑制企业研发投入;良好的法治环境能够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法治环境和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上述影响以及法治环境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效果,主要体现在探索式研发中。并且,法治环境的正向调节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中更加显著。因此,应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金融法治化改革,它有助于破除企业研发投入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潜力。  相似文献   
42.
以短期资金支持长期投资的期限错配现象普遍存在于企业中,成为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2013—2020年中国深交所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调研等数据,对企业投融资及期限配置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投资端,机构投资者调研改善了企业投资,激励管理层进行更多长期投资;在融资端,机构投资者调研部分缓解了融资约束问题,使企业获得了更多的短期借款,但仍然无法有效支持企业从银行获得更多长期借款。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短期借款来部分满足正常投资需求。进一步研究表明,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国有企业以及有基金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机构投资者调研使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配置更为合理。因此,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加强对机构调研质量的监督,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和改善金融供给,从而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3.
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与生产效率的影响是环境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2018年的环境税改革在我国环境政策史上意义深远。基于2015—2020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环境税改革对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环境税改革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内在机理为,环境税改革能激励技术创新、遏制机会主义行为以及促进生产要素流动,进而推动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动态效应分析发现,环境税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效果先上升后下降,而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逐年上升。异质性分析发现,环境税改革对民营企业的作用效果比国有企业更显著,对成熟期企业的作用效果比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更显著。因此,建议政府强化环境税征管的执行力度,有序释放环境监管的长期信号并深化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44.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历史剧变。怎样认识这一重大而复杂的事件?用什么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这一事件?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其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点,多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就是我们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4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代中国、把握世界大势,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将其视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提供了总的方法论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其中的实事求是的实践观、事物联系发展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矛盾观提供了思维方法的总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则贯穿于其治国理政全过程,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自觉、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奠定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整个基石。  相似文献   
46.
47.
48.
城市精神不是自我决定的文化实体,城市精神研究也不能采用个人审美化的视角。身份认同冲突和全球资本流动引发的文化冲突,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最主要的文化矛盾,也是城市精神研究的逻辑起点。城市精神研究的方法论应当立足于中国城镇化的阶段特征和历史任务,以实践理性作为凝炼和培育城市精神的理性原则,以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理念,使城市精神成为一种突出行动性与过程性的价值导向和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49.
正2013年12月31日,应张蕾校长邀请,经济学系、公共管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董建新教授为广东培正学院博士论坛作了《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的学术讲座,经管学科教师以及其他相关教师聆听了讲座。董建新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的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对科研促进教学及青年教师的自身发展非常重视。董教授从现在学术界流行的实证研究方法讲起,主要分为4个部分:一、实证研究问题的缘起;二、什么是  相似文献   
50.
刘岳兵 《日本学刊》2012,(1):118-131,160
朱谦之是中国的日本哲学思想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研究著作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民国时期,朱谦之以自己的历史哲学为基础,对日本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还是在理论上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他都进行了不懈努力,为中国的日本哲学思想研究及其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系统地分析和总结朱谦之的日本哲学思想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不仅对整理学术史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对推进现在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