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5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159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521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563篇
理论方法论   99篇
综合类   1151篇
社会学   83篇
统计学   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回族是在中国历史上发展形成的一个民族群体,并对中国社会发生重大的影响。把民族与宗教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中国回族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中国回族实际上是直接受到两种思想和两种文化的影响和教育。中国回族先民在融会贯通伊斯兰思想和儒家思想方面,有许多创新和独到之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理论和观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树立了不同思想和文化之间交流和对话的典范。今天,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2.
对西方学界有关族群(ethnic group)释义的辨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西方学界有关这一术语的部分定义入手,从中抽取其普遍的要素进行应用性的分析,将这一术语的含义和应用限定于人类社会"族类"共同体范畴,并通过图式化的说明,就西方国家释义和应用这一术语的情况进行了辨识,以期为该术语在"本土化"(族群)过程中如何理解其含义和怎样把握其应用的边界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背景.  相似文献   
83.
全球场景下的"族群"对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变,先是列强的殖民性扩张,后是大国的数字化霸权、炮舰加"文明",几乎没有给"小国寡民"和"传统社会"留下什么生存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族群"概念在"民族"概念之后进入了许多非英美世界,其能指和所指并不完全符合当地社会的习惯,而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对话,让这两个原本富于变化的概念更加复杂.可以说,在不发达社会情愿、不情愿地投入全球大对话的今天,"族群"仍在塑造自己的本土形象.  相似文献   
84.
本文作者作为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其学术成长之路。其学术研究从五个方面概括:一是都市人类学,包括乡村都市化、城市少数民族以及传统乡村研究主题在城市的延续;二是农民工研究,从发起农民工研究,到散工研究,从"二元社区"研究到"打工经济"研究等;三是乡村研究,以凤凰村为起点,研究了岭南、中部以及西部的乡村社会;四是族群研究,以澳门族群研究为起点,对中国族群认同与关系作研究;五是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5.
社会学族群关系研究的几种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社会学族群关系研究的主要理论范式,包括源于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族群关系理论、社会学族群关系同化范式、权力—冲突范式,并回顾了人类学领域族群性研究的相关启示。传统的客观特征论与晚近对主观认同的强调构成了族群关系与族群性研究的两种主要的分析框架。晚近的研究,强调在民族国家背景下,考虑资源竞争和权力关系对族群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族群认同的血缘性重建--以海村京族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49年以来海村京族人族群意识的变化进行了考察。认为,客观文化特征的不断消退,族际交流与族群互动的日益频繁,族群认同上功利性取向的不断增加以及“法定”的民族属性对京族认同的冲击,使海村京族人的族群认同面临表述上的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海村京族人不得不重新利用血缘关系的不可替代性来重新构建其族群认同,并以此为基础复兴京族传统文化,强化族群成员的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87.
农业类型的差异是古代中国区分华夏与戎狄、我族与他族的重要指标之一。春秋以前,在中国北方地区先后形成了旱作农业、非典型游牧农业和游牧农业三种具有地域性色彩的农业类型。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晚商以前,北方地区农业类型的趋同发展与区域内部的频繁交流,是造成华夏与戎狄在族源关系上呈现复杂面貌的原因所在。晚商以来,非典型游牧农业类型在黄河上游-西辽河流域的发展演变呈现出区域性差异:甘青地区非典型游牧农业类型率先向游牧农业类型转型导致西戎族群最早成为威胁商周王朝西部边疆的劲敌;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和西辽河流域非典型农业类型的分化,使北狄族群出现于山陕北部与燕山南麓地带。  相似文献   
88.
史书记载的 “鲜卑山”共有五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五处“鲜卑山”实际上指的是三座山,即鲜卑的发源地、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大鲜卑山”,朝阳附近、混有乌桓、匈奴部落的慕容鲜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和敦煌附近、以鲜卑为主体,包含乌桓、匈奴及氐、羌部落的吐谷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这三座山不仅是鲜卑族兴起和发展阶段的展示,更是鲜卑诸政权的摇篮,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9.
本文基于2008—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前沿水平以及实际水平相对前沿水平的偏离程度。结果发现,下偏效应大于上偏效应,即中国城市化进程整体表现为滞后,并且发现投资作用和政府作用在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的表现为负向,另外城市化进程也表现出地区间的不平衡。最后根据本文的发现,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0.
信仰是一种观念,仪式却是一种实践.民间仪式的社会功能在于加强社会的凝聚力,把社会的价值灌输给个人;仪式也是演绎着社会的冲突与平衡的舞台.现代人类学通过反思仪式及其展演,透过仪式的象征秩序和象征意义,揭示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关系."纳顿"傩祭遗俗,不仅仅是人神共舞的民间舞台,它还是民间底层社会资源、权利、公共空间、经济利益等分配、再分配的博弈场域;这里也是乡民社会秩序整合与调适的平台,是民族文化传统延续、再延续的生命场.但是,在一种全球化话语的背景中,变适毕竟是难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