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焦霓  郭院林 《云梦学刊》2010,31(4):36-41
《天义报》从一开始就是一份无政府主义性质的报纸,不过它的特色在标榜"女界革命"而已。刘师培、何震夫妇对于"女界革命"一唱一和,他们的文章主要指出了男女性别的社会差异,探讨了男女不平等原因,提出实现男女平等的途径及最终目标,但其措施和想法显得幼稚。  相似文献   
32.
无政府主义:无根的社会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政府主义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恶劣影响的非科学的共产主义思潮。它把国家作为社会不公正、不合理的基础予以摒弃 ,把权威当作社会的祸害和人的自由的破坏者予以拒斥 ,把密谋性的恐怖活动视为革命的基本手段予以倡扬。它甚至对无产阶级国家和权威也进行责难。无政府主义的这些特征充分显现出其思想的非历史性、抽象性和无根性。在与无政府主义的斗争中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无政府主义不切实际的虚幻实质 ,并科学地阐述了国家和权威的本质以及无产阶级国家和权威的必要性 ,指出了人民群众在共产主义革命中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33.
无政府主义思潮20世纪初传入中国,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对它所鼓吹的暴力和暗杀推崇备至,众多革命团体及同盟会都曾将暗杀当作革命的必要手段,遂形成辛亥革命时期的暗杀风潮.暗杀与中国传统文化、革命党人急功近利等因素是分不开的.但它配合武装起义,造成了大规模革命一触即发的客观环境,有一定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4.
反文化与其他文化类型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对权力的解构和对政治的诉求,但这种诉求即使在最强烈的时候也没有演变成政治革命,而是通过对生活方式的反叛和对艺术形式的丰富,妥协为一种关于政治的想象和有限度的实践,并具体表现为对"乌托邦"这种理想主义的政治概念的推崇。在激进的反文化者眼中,乌托邦就是无政府主义;在稍有节制的反文化者眼中,乌托邦就是公社。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反文化者都不可能将其作为可行的政治秩序在现实中真正实现,但他们在此过程中秉持的批判观念,对人本身的尊重,对更好社会形式的向往以及它提供的可能性,是反文化为政治留下的可贵财富。  相似文献   
35.
周作人的“新村主义”思想深受武者小路实笃的影响,但又与其有很多不同.在“争”与“存”相对立的发展观上,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偏重于“存”,但并未否认同类内部和异类之间的“争”,比较而言周作人的“新村主义”则更偏重于“存”;在“利己”与“兼爱”相对立的平等观上,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偏重于“利己”,比较而言周作人的“新村主义”则更偏重于“兼爱”;在“封闭性”与“开放性”相对立的过渡观上,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既有“封闭性”又有“开放性”,但偏重于“封闭性”,与武者小路实笃相比,周作人的“新村主义”在程度上更偏重于“封闭性”.这表明周作人在介绍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思想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使“新村主义”在中国得到更好的传播.  相似文献   
36.
刘师复是中国无政府主义的鼻祖,他致力于无政府主义的宣传和实践,进行无政府革命的艰难探索。虽然无政府主义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对宣传科学社会主义起了阻碍作用,然而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刘师复思想和行动还是有其相对的合理性,是当时中国仁人志士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组成部分,在广东乃至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中国早期无政府主义揭起"三无两各"大旗(无政府、无宗教、无家庭,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否定专制权威,反对宗教迷信,鼓吹绝对自由,倡导平等博爱,批判夫权父权,主张毁家废家,寻求妇女解放,宣传道德革命,对传统家庭制度进行了大面积颠覆性的批判与反思。一方面,他们把家庭革命和社会革命结合起来,充当了晚清社会转型时期家庭观念变化的激进承担者,推动了"女界革命"的历史进程,对辛亥革命和后来的先进人物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他们立足于极端个人主义世界观,理论上摇摆不定而迷恋空想,观点上自相矛盾而天真过激,在一系列理性与非理性纠缠难解的政治诉求中,既推动了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又暴露了自身无法求解的理论缺陷。不过,他们当年提出的许多问题,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38.
政治哲学的基础性问题包括统治的合法性问题、正义问题、人性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在理论上搞清楚了,才能进而探询科学的、合理性的冲突及其整合模式问题,因此政治哲学的基础原理是解决政治学理论基本问题的钥匙。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其他相关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就会受到很大局限。  相似文献   
39.
王光祈是五四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在五四新思潮及传统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下,形成了其独特的社会改造思想.他的社会改造思想里既隐含了鲜明的民族主义特点.又不乏典型的空想主义色彩,同时具有以社会活动改造社会的思想特征,也显示出了强烈的无政府主义倾向性.  相似文献   
40.
费耶阿本德从批判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入手,提出了其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核心理念就是"怎么都行"。虽带有一定的非理性主义的色彩,但他所极力要指出的是一元的、封闭的方法论的局限性。他认为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完全的。应关心的不仅是理论与事实的符合问题,更重要的理论与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相互竞争的理论如何促进科学的发展。这就涉及了理论之为理论的标准问题、理论改变的理由问题以及理论与事实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