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8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90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1415篇
社会学   102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21.
许均教授在顾正阳教授的论著《古诗词曲英译论稿〈序〉》中曾对中国古诗词英译有过这样的描述“古诗词曲翻译之难,恐怕不亚于李白在古时所感叹的蜀道之难。”正因其难,中外译者众多,译作纷呈,使古诗词英译研究领域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本文拟从古诗词英译中最有争议的三个方面出发:可译与不可译之争、散体与韵体之争、中国译者与西方译者之争,对其现状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2.
学术界经常讨论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文体以及创作的影响,却往往忽略了处于二者之间的译诗的中介作用.本文从两个层面论述了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文体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创作的中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新诗及创作的发展对译诗的促进作用,由此也突出了诗歌翻译与创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3.
通过解读GB/T 40036—2021《翻译服务机器翻译结果的译后编辑要求》的相关内容,并基于该标准详细解构译后编辑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3个环节的活动要素,发现当前主流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发展正悄然将译后编辑职业化,即译后编辑已超脱传统概念中机器翻译结果修改的单一范畴,是个体在译后编辑工作中全体活动的总和,涵盖沟通、决策、修改、服务等多项职业活动。文章结合译后编辑生产活动具体工作内容,从胜任译后编辑岗位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素养出发,构建了由态度、知识和技能3个维度组成的译后编辑能力模型,以期在译后编辑职业化范畴下重新界定译后编辑的能力要素,助力译后编辑行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4.
译诗话诗魂     
诗意即译中之所失。”因此,译诗艰辛。1.理解阶段——准确把握诗意:诗意是诗的生命与灵魂。这是译诗的症结所在。诗精炼且多度,须慢咀细嚼以悟之。步骤有三:(1)吟读以知慨貌。(2)探索言外之意以把握深层内涵。(3)遁出现实,化入其境,译者变成诗中发言人,亲历其一切以把握诗意。2.表达阶段——忠实重现原作诗意。(1)先注重首要任务,忠实地再现诗意。这是译作成功与否的试金石。(2)提练整饰,使译作成为言简意赅的“音乐”。译者应精益求精,力争最大限度地理解并重现诗意。这是译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5.
意识形态的制约作用是永恒的,即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反抗主流意识形态之时,依然摆脱不掉它的操纵。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存在程度差异性。通过分析中国传统译史上的典型译例,可以发现:一方面译者翻译行为摆脱不掉意识形态的操纵,另一方面译者总是发挥一定程度的主体性;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差异与意识形态的制约等文化因素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6.
市场竞争不仅仅是商品质量、服务的竞争,更是商品形象和品牌的竞争.商品品牌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广告语言,通常有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品牌的翻译多采用音译,务必要迎合译入语民族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7.
文章以《惊梦》曲词为研究范本,探讨昆曲曲律与英诗格律之相通性。尽管昆曲曲词与英诗之语言载体迥异,但其艺术表现力之共性则为可译。昆曲曲词翻译原则在于昆曲曲词原文与译文实现“交际性对等”。该原则在《惊梦》部分曲词自译版本中得以体现与检验。  相似文献   
128.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解构主义的推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当代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解构主义所起到的推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本雅明和德里达的重大影响更是愈益明显。本雅明的翻译理论特色体现在对原作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性的解构,并有力地颠覆了原作与译作的等级关系,为译者的地位和译作的来世生命价值做了有力的辩护。德里达的翻译理论则围绕词语的差异和延续之特征,强调原作的确定性和终极性是不可能在译作中得到绝对忠实的表达的,所谓原作的本真性是绝对不存在的,译者通过对原作的翻译而使得原作的价值得以延续和存活,因此译者的重要性应当与作者的重要性相当。但德里达的翻译理论仅做描述,而不做规定,从而给译者留下了充分展现其创造性才能的开放性空间。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家没有虚无地对待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他们不断地对既定的传统成规和翻译原则提出质疑甚至解构,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诸如忠实、标准、原作、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等核心原则都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从而在解构的过程中又重新建立起了一套新的成规和原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原作本真性的不可再现性和译作的不可终极性或未完成性。  相似文献   
129.
传统翻译理论研究的焦点主要是: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free translation),可译(translatability)与不可译(untranslatability),以及传统翻译观中反复强调的忠实原则(the loyalty principle)。解构主义翻译观和传统的翻译忠实原则是截然对立的。作为一种不唯原文是从的翻译观,解构主义翻译观提倡的是意译而不是直译,但又与主张忠实原则的意译存在着不同。一方面,解构主义翻译观证实不可译理论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不可译现象也证明了解构主义翻译观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解构主义翻译观和乱译(willful translation)也存在着区别,解构主义翻译观与中国传统翻译观也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0.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品被译成外语。典籍英译便是这种译介活动的一种,旨在将中国的典籍作品翻译成英文,以弘扬中国文化。关联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进而找到最佳关联并形成译文。因此,在关联理论视角下,译者在典籍英译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理解原文,寻找最佳关联并形成正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