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8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将康德“人是有限的理性存在”命题分成“人是有限的”、“上帝是无限的”、“上帝是理性所设定”以及“理性是人的理性”四个方面来理解即发现“理性无法理解自己”的矛盾。牟宗三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资源,为化解这个矛盾而论证了“人虽有限而可无限”的命题。新命题的提出说明了物自身的无限性及价值意味,从而为建立道德形而上学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32.
苏轼在宋代艺术批评各个领域都得风气之先,他的艺术批评理论的产生与其独特的人生感悟和情怀相关。从苏轼书画论的“文人画”论以及“形神”“无法之法”“诗画一律”几个命题来审视,苏轼艺术批评理论体现出博通包容、在艺术审美方面不拘常见、勇于创造的特点,同时又始终坚持艺术为人生、艺道即人生的理念,使其艺术批评观念成为其人生、思想、情怀、人格精神的写照,所以能超越一般的艺术创作技巧和经验的探讨,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艺术批评史上独树一帜,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紧急状态法制之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实属于必要之法。而我国紧急状态法制的法理基石,则应当包括紧急状态法制的核心价值、原则问题、基本范畴和法律关系等方面。在确立了作为特别法的基础上,进而再对我国紧急状态法制进行宪法性安排。  相似文献   
34.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源自阿拉伯的棋弈双陆 ,自北朝时传入 ,至唐宋元间盛行中华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35.
祖伟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海军装备部创作员。21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己进入了宽阔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画宽阔发展的时期。山水画也不例外,经过上世纪80年代艺术观念的解放和艺术空气宽容的历程,至90年代,中国艺术家的思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开始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引起了风格、语言、形态的个性化取向,出现了真正多元化的面貌。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从规范、规则与法的逻辑及法的辩证关系论证原始社会无法论。  相似文献   
37.
范处义宗序思想不仅在《诗经》训解上,还体现在解诗之法以《诗序》为解诗宗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参照各家各派的学说,取长补短;二是考查人物情理,定诗之作者和诗旨;三是提出了"以经为信"的观点;四是对于文义深奥、离奇和不通达的,做到明白清晰;五是对于诗文内容篇章有争议的,参照诸家说法,进行合理删减;六是自得之意,随文论述。  相似文献   
38.
一般认为,科举考试是一种确立于隋唐时期的考试制度,然而其起源并不始于隋唐时期,其某些特征在两汉时期就已显现出来。本文针对最能反映科举考试特征的分科考试、士人投牒自进、黜退之法等几个方面,指出分科考试肇端于两汉时期开始的察举制度,投牒自进萌芽于南北朝时期,黜退之法最迟开始于北朝晚期。科举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上述特征的同时具备,它脱胎于察举制度又与察举制度有本质的区别。文章最后还对科举考试现象和科举考试制度在概念上进行了区分,指出其现象虽然出现很早,但制度的确立依然是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39.
历史地看,立法者制定立法之法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制约法官等用法者的专断/主观能动性。但这种认识预设了一个错误的前提,即立法者可以单方面完成法律的创制。而实际上,立法之法注定只能是法律的一种原材料,它的真正完成内在地需要法官等用法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意味着,立法表达必须保持司法(用法)面向,以一种相互合作、相互成就的立场看待司法能动性,进而通过一定的举措主动而预先地为法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保留一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