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93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5篇 |
劳动科学 | 5篇 |
民族学 | 117篇 |
人才学 | 23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648篇 |
理论方法论 | 111篇 |
综合类 | 1576篇 |
社会学 | 121篇 |
统计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113篇 |
2014年 | 153篇 |
2013年 | 121篇 |
2012年 | 167篇 |
2011年 | 167篇 |
2010年 | 176篇 |
2009年 | 167篇 |
2008年 | 189篇 |
2007年 | 161篇 |
2006年 | 152篇 |
2005年 | 128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总结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奋斗历程并加以理论升华、赋予时代特征而形成的战略思想和理论成果。中国梦具有较强的哲学价值论意蕴,主要表现为:中国梦的内涵与发展目标具有鲜明的价值属性;三个必须彰显了独特的价值理念;三个共同宣扬了兼顾群己的价值取向。实现中国梦也应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其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终极目标与最高价值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指导现阶段中国梦实践的具体价值原则。为了营造有利于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文化环境,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处理好主流价值文化与非主流价值文化的关系;二是应将主流价值文化内化为人们的信念与生活智慧。 相似文献
92.
易菲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6-101
"形神"理论最早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哲学问题,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和随之而来的玄学思想深化了这一理论,并使之具有了美学意味,进而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原则,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观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形神"理论的这种演进并非一蹴而就,其间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转换过程,并且具有明显的逻辑痕迹,因此,对这一过程作细致的思考和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的特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3.
李义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5):34-40
作为当代规范伦理学的主要类型,美德伦理学同规则伦理学一样关注“正确行为”,并提出了相应的行为理论及其论证。根据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代表人物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的看法,正确的行为是美德行为者在道德情境中将会典型采取的行为;而美德行为者则是那些具有实现幸福或繁荣所需要的内在品质的行动主体。美德伦理学对正确行为的指导,是以源自美德行为者的内在品质但又体现为一定程度的“美德规则”作为基本形态的,而并不主张或认同法典化的决策程序。面对道德困境,美德伦理学通过区分行为指南与行为评价以及可以解决的困境与不可解决的困境,揭示出美德行为者可能面临的四种困境类型,表现出行为者在实际的道德情境中不一而足的行为状态与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4.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31-36
通过对烟雾山供奉各路神仙庙宇以及庙会期间当地参会民众行为的考察,认为这种乡村多神信仰聚集地现象,折射出了乡村社会的观念与诉求,进而通过对地方政府对庙会文化活动的主导以及国家与民间社会对庙会文化双重解读的探究、通过对地方庙会活动中积极分子的访谈,揭示出在目前社会转型背景下,具体地域民间信仰聚集地的生成路径:以传说为文化基础,以积极分子及其活动为动力,其最终形成乃是具体的社会生态环境下,多元诉求之下的共谋达成。 相似文献
95.
吴有祥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书法之“神”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其原始意象是自然万物的神灵;因为汉字是远古巫术思维的产物,其雏形是一些具有神秘巫术功能的符咒;巫师利用它来控制自然物之神灵;仓颉造字的神话便透露了远古巫术文化的信息;汉字的神性至今仍有遗存 相似文献
96.
王恒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5):45-49
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问世以来,学界咸以为魏晋南北朝小说一如写新闻,并非有意创作。然细阅干宝的生平资料,细阅其《晋纪》、《搜神记序》及《搜神记》却会发现:号曰良史的干宝实爱搜神志怪;在那时就发现小说“难免失实”,划清了与历史散文的界限;其《搜神记》题材采自典籍者多荒诞失实;题材采自现实者实非写实而多虚构。干宝的创作实践了他的小说理论,已开有意为小说之先河,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该访谈录使用问答的方式展开的是文化基因论研究的基本趋势和内容,认为展开文化基因研究才是实现完整人类的基本研究,生物基因的研究实现的只是“半人”(生物人),而另外一半人(文化人)的研究应该用文化基因研究来实现。文化基因研究中存在着一系列相关重要概念,如文化基因密码,自意识、文化汤、文化原点、支点、节点、衍生点、信仰块、体质人、文化人等。 相似文献
98.
祁志祥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12-16
北齐刘昼《刘子》一书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点。该书会通儒道,一方面以“神恬心清”、谦下守柔为人生最高境界的美,另一方面又援儒入道,主张以儒家的“忠孝仁义”、“中和”之道节制“情欲”,走向道家的“神恬心清”之美。它不仅在适性之美和适用之美方面发表过发人深思的意见,而且在审美的主客体辩证关系方面作出过深刻分析,是对刘勰等人相关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99.
汉语与藏缅语确有发生学上的同源关系,但这并不能成为汉语和藏缅语相似语法特点的唯一解释。通过比较汉语语法神摄与藏缅语语法格摄的异同,发现汉语语法的神摄和藏缅语语法的格摄大抵属发生学上的同源异流关系,二者处在原始汉藏语分化的不同层次;其相似的语法神摄,有的属于同源同流,有的则是类型学上的异源同流,而有的则是借代关系。 相似文献
100.
高正伟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75-78
《孟子》有"见而知之"与"闻而知之"说,但语焉不详。早于《孟子》的帛书《五行》对"知"、"之"以及见知与闻知的结果——智、圣进行了全面的界说。"闻而知之"的"之"指"君子道","见而知之"的"之"指"贤人"及贤人之德。"知之"的"知"包括心知与践行,心知强调内心的体验与积极思考,在帛书《五行》中即为"思"。践行是在心知基础上的实践。智、圣既是实践主体认知领悟的能力,又是实践主体经由见知、闻知而形成的德行境界,它们还是天人到德善的转折点,是五行与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