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3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89篇
管理学   2081篇
劳动科学   205篇
民族学   388篇
人才学   392篇
人口学   171篇
丛书文集   3254篇
理论方法论   1008篇
综合类   7465篇
社会学   1388篇
统计学   408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30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524篇
  2020年   450篇
  2019年   363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683篇
  2014年   1568篇
  2013年   906篇
  2012年   1042篇
  2011年   1141篇
  2010年   1094篇
  2009年   951篇
  2008年   1114篇
  2007年   856篇
  2006年   741篇
  2005年   732篇
  2004年   559篇
  2003年   502篇
  2002年   434篇
  2001年   447篇
  2000年   302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1912至1936年间,尤其是1920年代,中国现代留日作家小说中塑造了大量个性复杂多样的日本女性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地塑造以日本现实为基础的日本人形象.并占据了日本题材小说创作的主流地位,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对当前私营企业劳资冲突进行研究,分析私营企业劳资冲突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处理劳资冲突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均势理论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冷战后制衡美国的传统均势行动,如军备竞赛与大国同盟并没有明显出现,这是因为均势的生成机制与表现方式发生变化.核均势的存在与单极体系的压倒性优势使制衡行动以经济力量的消长表现出来.伊战后美国力量衰落,次强大国以经济振兴制衡霸权力量的均势行动显示效力.中日政治和解与日本顺应均势是制衡时代来临的真正标志.如何帮助美国以最恰当的方式融入全球均势将是今后国际政治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4.
资源、环境和人口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三大主题.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而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制造业必须一方面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合理利用资源做好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5.
炒权证:因为懵懂,所以失败 "我是'初生牛犊不怕权证,好几年的积蓄全赔光.'"在某证券公司西三环营业部开户的赵长乐说,他第一次买权证就买了个"末日轮",不知道要去行权,结果账户里亏得分文不剩.  相似文献   
106.
传统知识的利用呼唤知识产权的保护,催生了传统知识的地源披示.传统知识地源披示有自愿披示、强制披示、许可证披示三种模式,根据对各模式的学理比较分析论衡,应选择许可证披示和强制披示二者结合的运作机制.针对传统知识保护的发展,我国也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7.
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打开了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大闸门.30年改革开放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坚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实践观点和实践标准、生产力观点和生产力标准、人民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三者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108.
王萍  杨璠 《四川省情》2007,(7):45-45
四川省经济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目前正处在一个重要转折关头。由于原先推动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已经老化,新的动力只有在新技术基础之上的新产业结构中才能孕育出来,因此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四川省经济  相似文献   
109.
进入21世纪以来,哲学思维科学的研究再一次成为人们深度关注的重要课题.这一研究广泛涉及到中西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当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0.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发展中,语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1949年到1978年的诗歌写作基本上处于他者化力量的规范之下,诗歌语言消解了诗性和审美性。在当代的发展过程中,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先后经历了两次意义重大的语言学转向,并为汉语新诗发展赋予了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