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61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52篇
人才学   46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391篇
理论方法论   121篇
综合类   1013篇
社会学   371篇
统计学   4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971.
问:我两天前在健身器材上锻炼时把左手大拇指挤伤了,现在指甲都是黑色的,指甲里面有淤血,而且周围的皮肤也呈黑色,并肿胀,请问该如何处理?答:日常生活中,指甲被挤伤的意外事故常发生。当指甲被挤伤出现指甲变黑或者肿胀时,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972.
作为一名禁毒社工,我常常思考:为什么服务对象会接二连三地进入大墙之中?除去毒品本身的吸引力,还会有什么外因吗?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释放压力的方式有很大的问题。其实,有一部分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稳定正常,但是一旦出现了什么问题,例如工作不顺心了、家里有人生病了、家里人不理解自己了等,他们就会选择逃避现实,躲到虚幻的世界里。 ,  相似文献   
973.
我为什么会选择一生在路上?是因为有很多新鲜而坚强的灵魂同时蛰伏在我的身体中,旅行中这些灵魂随时被唤醒,有时借助一杯茶、一本书、一首乐曲,还有那些我蓦然相逢的地方。  相似文献   
974.
周作人笔下的东京形象既是自我的社会镜像,又是建立在民族复兴意义上的日本文化和生活想象。周作人在个人性分与民族古昔里找到了与东京日常生活的契合点,对落语、川柳、浮世绘等的接受确立了他介入五四新文学的角度和姿态。民俗、遗传和国粹则是另外形式的“日常生活”。周作人的东京形象重构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对自我与他人或自我与世界的调适风度。在反抗与革命的框架下,周作人别构了日常生活的现代性空间。  相似文献   
975.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现代派风格的诗歌涌现文坛,成为推动文学发展的重要力量。至今,研究界对朦胧诗的认识和评价仍然在不断变化。此前,学界认为其独特形式和自我书写彰显了文学的主体性价值;近几年学界批评其形式过盛,自我表达过于狭隘,缺乏现实内涵和社会性价值。从历史语境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批评均有所偏颇。朦胧诗的价值不只在于独特的形式和个性化的表达,更在于青年们苦闷、失落而又饱含激情的复杂精神状态的呈现,具有真切的现实精神表征和历史内涵。而后起朦胧诗潮流则确实普遍缺乏现实内涵,似乎只剩下形式美感和自我表现的空壳。但朦胧诗的这一变化有复杂的历史动因,只有通过对其内涵的挖掘和历史性梳理,才能更为客观地理解朦胧诗,并在此基础上更为深入地探讨文学社会性、自我表达与文学主体性的关系,为文学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976.
晚清民国时期的徽州,社会艰难而缓慢地从传统迈向现代。如果说以"文堂乡约"著称的陈氏,代表了祁门西乡传统的世家大族,那么,从《开检可观》一书所见的云村李氏,则是清代以来新兴的较小规模之宗族组织。两种不同类型之形成,与各该宗族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移民背景以及人文环境密切相关。本文利用《开检可观》稿本,较为详细地展示了祁门云村的日常生活,藉以考察晚清民国时期徽州的乡村治理。从中可见,徽州乡村的不少民事惯例源远流长。及至晚清民国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在社区生活中,外来棚民已作为重要的一员,受到当地土著的接纳,从而参与到地方的公共事务中。此外,佃仆也逐渐开豁为良,原先的佃仆、小姓通过捐输,被允许进入都约,书院、考棚、文会也出现了有限开放的倾向。所有这一切,皆与祁门西乡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这也反映了晚清以来徽州群际关系之变化与祁门农村社会的弹性与包容。  相似文献   
977.
978.
辛浩 《理论界》2020,(5):45-50
受马克思的影响,赫勒一生的著作中隐性地包含一条人类解放的思想路线,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赫勒个人思想的发展,她探求人类解放的视角发生了转换,由此大体上形成了由宏观向微观的路径转向。本文以赫勒《日常生活》为原本,首先阐释了赫勒解放理论微观转向的时代背景及理论基础,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微观视域下日常生活存在异化的三个方面,通过对异化现实的把握,进而提出了要走向日常生活的人道化(个人"个性"的生成、转变对日常知识的态度、实现日常交往的人道化),过有意义的生活,通过每个个体不断走向自由自觉,由此逐渐实现人类解放。《日常生活》一书作为赫勒早期的一本著作,存在局限性,但其不论在理论亦或现实上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9.
《当代青年研究》2011,(10):57-58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青年是生力军,而大学生是这一生力军中思想最敏锐、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群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直面并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创新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实践;同时,不断完美工作的评价体系,进而提升思政老师的职业精神与工作实效。在此,我们组织了一组论文对此展开探讨,这些论文以较开阔的视野,进行了较具开拓性的思考;同时,也更希望细心的读者,能从这几篇论述青年思政工作不同要素、相对独立的文章中,读出其深层的系统性关联来。  相似文献   
980.
李霞 《老年世界》2011,(13):44-44
什么是服丧 服丧是为死者守丧的礼仪。指丧事办完后,亲属还要在一定时间内在衣食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遵守一些特殊的礼节,以示哀悼。服丧时,最重要的是服制,即守丧期间的服饰以及期限。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规定有“五服”。对于期限,古代礼制因死者对象不同有相应的服丧期限,这些期限往往不十分确定,处在变动之中。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