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03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44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310篇
理论方法论   108篇
综合类   883篇
社会学   357篇
统计学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开篇即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种"情绪"是十分激烈的。作为全篇的情感基调和整篇文章的"文眼",它的作用不可忽略。既然是"文眼",那么许多读者都会追问:"为什么作者心里颇不宁静?"在生活家的眼里,作者内心之所以"颇不宁静",是因为生活窘困,缺少柴米油盐的资饷,作者终日为生存而奔波,为生活所累;在情感家的眼里,大概是因为夫妻不和,情感失调,导致心中苦闷,出门散心。不然,何至于单单撇了妻子和  相似文献   
72.
近段时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持续的灾情牵动了每一位国人的心,除了为灾区捐钱捐物以外,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地注意节水。  相似文献   
73.
闻石  春雨 《山西老年》2010,(12):52-52
日常生活中,你或许会看到这种现象:一些体弱多病者往往能够度过漫长的人生旅途,最终赢得高寿。而有的人看似强壮,但却出人意外地英年早逝了。这种看上去似乎有悖常理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应当承认,疾病和损伤的确是影响健康和长寿的重要原因。在现代社会中,尽管医学科学已较为发达,但还远远不能帮助人们解  相似文献   
74.
熊易寒 《决策》2013,(10):62-64
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日常生活的考察,我们看到,他们不仅仅是劳动者,也是有着权利诉求的公民,更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相似文献   
75.
刘柱仁 《老友》2009,(9):56-56
《老友》专家门诊:我82岁,每天早晚都坚持跑步、散步、做操。但今年4月突然左膝盖下发生肿痛,行走困难,酸痛难忍,经医院检查诊断为左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请问:这病应如何治疗?日常生活应注意些什么?  相似文献   
76.
陈小飞 《现代妇女》2010,(11):49-49
健康的关键在于养。养生保健是一门大的学问,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举手之劳的动作对于调身养性、抵抗疾病、增进健康大有裨益。以下几种简便的方法,我们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77.
钱文 《社会福利》2009,(3):25-26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分领域的,基于儿童个体操作的个别化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沿着儿童敏感期的发展,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研究设计出日常生活活动、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艺术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等几大领域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78.
项春 《山西老年》2009,(4):51-51
导致肩周软组织慢性劳损或病变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最好别让自己的肩长时间"静"下来,尤其人到了老年,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79.
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几乎须臾都离不开电脑,在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后,你感到眼睛有什么不适吗?如今,视疲劳症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视疲劳,即眼疲劳,是以病人自觉眼的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又称眼疲劳综合征。  相似文献   
80.
赵新顺 《殷都学刊》2010,31(3):121-124
洪灵菲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两个阶段。以《前线》、《转变》等作品为代表,洪灵菲的创作主题是反思20世纪20年代最流行的个性解放思想,从而与郁达夫的创作拉开了距离。《流亡》则表达了宣传社会革命的思想。厌倦缺乏超验价值的日常生活的内心苦闷、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是促使洪灵菲完成主题转变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