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0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232篇
劳动科学   48篇
民族学   209篇
人才学   107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945篇
理论方法论   465篇
综合类   2881篇
社会学   368篇
统计学   4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61.
162.
翻译中的一个具有争论的矛盾问题,那便是翻译中的可能与不可能,即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中西方文化中存在诸多差异性,因此导致了中西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现象。着重从文化差异视角讨论了汉语与英语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提出相应的解释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3.
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精华,集中体现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审美观及语言特征。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翻译是较难的。诗歌是否可译,可译与不可译之间有什么关系,诗体译诗与散体译诗哪种好,都有什么优缺点等,本文将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64.
165.
档案日作为档案界宣传自身的有利契机,受到国内外机构及从业人员的极大重视。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国际档案日为主,联合档案日等为辅"的良好架构。本文以"苏州档案日"为研究对象,从时空分布、主题设定和形式内容三个层面分析其中的策划思路,以期对其他省市创立档案日及开展活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6.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精品,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经久不衰,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国内外诸多名家的翻译,唐诗在英语文化圈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传播;然而,唐诗的译介仍然面临挑战,这源于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而选择的过程不可避免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形式转换、意义传递或文化移植都需要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在对译者主体性进行理论诠释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哲学阐释学的视角,从"诗歌意义中未定点的存在与阐释"和"译者主体性为唐诗多译本现象的内在理据"两个方面探究李商隐诗作英译的多元阐释现象。多义性作为李商隐诗作的内在本质,是中国古诗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促使译者发挥主体性、对源语文本意义进行多元阐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7.
空间认知理论认为,人类认知是一个基于四位心理空间相互映射合成的过程;而汉诗注重意会,通过对意象的描述来表达含蓄情感。汉诗意象组合方式包括五种:并置式、跳跃式、叠加式、相关式、辐合式。汉诗的意象在翻译中通过运演合成空间实现传译,其传递策略包括:直译、意译、直译加注、更替意象和省略不译。  相似文献   
168.
从接受美学看广告复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文本像文学文本一样,是一个未完成的召唤结构,其意义的阐释有赖于读者的参与。但读者的前理解、审美观、期待视野等存在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他们所阐释的意义有所不同,广告复译因此成为必然。依据接受美学的理论,广告复译有四大策略:纠错性复译、改进性复译、构建性复译和指向性复译。正确运用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广告复译质量,有效实现广告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69.
运用基尔凯戈尔的宗教存在主义解读《雨王汉德森》的人物塑造、结构和情节。在人物塑造上,汉德森的内心体验再现了该哲学个体存在的定义;在结构上,汉德森在美国和非洲的三段生活经历象征了该哲学所描述的美学的、伦理的和宗教的三种生活方式;在情节上,汉德森顺应内心“我要”的呼唤远赴非洲探寻“爱”的真谛,体现了基尔凯戈尔宗教存在主义的精髓。汉德森的个人追求实乃贝娄为全人类设计的宗教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70.
本文试图运用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语义学等相关理论,对英语与日语的委婉语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分析这两种语言在表现方式上的共性,并论述其共同的几种社会功能,即避讳、求雅和礼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