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0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1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2篇 |
人才学 | 21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551篇 |
理论方法论 | 87篇 |
综合类 | 753篇 |
社会学 | 84篇 |
统计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89篇 |
2012年 | 99篇 |
2011年 | 114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116篇 |
2008年 | 123篇 |
2007年 | 95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实践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实践之所以具有本体论的含义,取决于它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所固有的开启性。在实践这一原初性范畴的展开中,一切可能的存在者“是其所是”,即显示并证成自身。按照“能指”与“所指”的划分,作为本体范畴的实践是在“能指”意义上成立的。“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昭示的乃是非外在式地看待事物的本然的观察方法,亦即“回到事情本身”。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对于作为人的实践性存在的展现方式的历史的把握,是一种反身性的内在的“体认”。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建构的独特角度。实践唯物主义之所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就在于它给出了现实批判的合法性,从而使“改变世界”的要求获得了一个理论上的解决。 相似文献
52.
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物质实践基础之上的。这种实践的观点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分水岭,又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53.
马克思哲学是以他的实践论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把这种见解名之为“实践核心论” ,并把它同拒斥唯物主义的“实践人本主义”混为一谈 ,这是不恰当的。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批判和克服了“一般唯物主义”的直观性 ,超越物质本体论而达到了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的实践论。不能无视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进程。把他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说成是把精神本体论颠倒物质本体论 ,正是由这种“无视”而产生的。物质本体论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建构者 ,利用了唯物史观的思想资料 ,借助于恩格斯在特殊语境中所写著作的结构 ,把马克思的实践论从他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中排除出去 ,造成了极大的逻辑矛盾。在马克思哲学中 ,新唯物主义与实践论是直接同一的。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是马克思的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新唯物主义 ,而不是物质本体论的一般唯物主义。想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说成是一般唯物主义 ,想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效性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的正确性 ,由此而否定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核心 ,这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54.
刁隆信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5)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是属于直观的唯物主义,直观性与不彻底性是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局限性.从自然观和认识论两个方面来看,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是比较明显的.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就是他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这种不彻底性同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55.
56.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进程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历了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经历了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构建新世界观理论体系的探索.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发展总是呈现为一种整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7.
张中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
在实践唯物主义视野里,个体主体性是实践生成的而非给定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间的互动关系机制是个体主体性历史生成的策源地,任何撇开具体的实践、社会和不断改造着的外部世界来谈论个体主体性及其生成问题都是抽象的、空洞的.从宏观层面看,个体主体性的实践生成机制包括:个体主体性在生活世界重建方式互为中介中的生成机制;个体主体性在生活世界重建维度互为中介中的生成机制.从微观层面看,个体主体性的实践生成机制包括:个体主体的知识增进机制;个体主体的知识整合机制;个体主体的知识能力化机制. 相似文献
58.
学界普遍认为,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停留在自我意识哲学的唯心主义立场。重温开启哲学道路的著作《博士论文》,马克思展开对“唯物主义者”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内在矛盾的本质规定性的讨论,不仅克服了一切必然性和神性超验原则的“奴役”,更实际地表现出与旧哲学驻足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把以往囿于种种“存在者”探寻本原的本体论哲学回归“作为存在的存在”本身,同时,在对人与世界辩证关系的阐释中,展现出与唯物辩证法的实践思维方式相一致的对象性活动原理。基于此,可以判断《博士论文》正是马克思发动“新唯物主义”哲学变革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59.
史少博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60-63,71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一生从现实出发致力于寻求正确的社会科学理论, 尽哲学的全力来促进实业和科学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致力于为人类谋取幸福。圣西门在42岁开始写作的时候, 提出要建立新的哲学。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思想是圣西门新哲学体系的基本核心;强调决定论是科学方法论的哲学指导原则;规定了哲学家的主要任务, 展望了社会发展的未来。圣西门的新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接近唯物史观、接近唯物主义原则。这是圣西门最大的贡献。圣西门不仅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滋养。 相似文献
60.
斯大林对马克思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是一次"全面修正",而时下国内"马哲"界许多著名学者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又是一次"根本性误读"."卡尔哲学"绝对不是任何形态的"唯物主义",而只能是"实践人道主义"和"实践唯心主义",是不同形态的"人道主义"哲学理想的交换和发展.其"人道主义"的心路历程是:"自我意识的自由人道主义"、"社会批判的自由人道主义"、"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出发的人类解放的人道主义"、"积极的彻底的完成了的实践人道主义"、"社会化了的人类的人道主义"、"个性的个人的人道主义"、"每一个人自由发展的人道主义"、"在每个人自由发展基础上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人道主义"、"自由个性的人道主义"、"自由王国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