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6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460篇
劳动科学   52篇
民族学   164篇
人才学   219篇
人口学   191篇
丛书文集   1273篇
理论方法论   1564篇
综合类   3521篇
社会学   1184篇
统计学   64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719篇
  2013年   647篇
  2012年   665篇
  2011年   706篇
  2010年   669篇
  2009年   688篇
  2008年   682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家庭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家庭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造成了一定影响。文章从社会化的角度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缺失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52.
中国流动儿童政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玲  李兵 《人口研究》2007,31(2):71-80
本文从儿童权利平等的角度出发,结合2003年“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生活状况调查”数据,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深入分析流动儿童政策的现状,剖析国家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义务和责任关系,分析影响流动儿童政策制定、执行等环节的因素,针对流动儿童主要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3.
54.
55.
本文对现有的关于流浪儿童日常生活研究的主要范式进行了评述,揭示并详析了以强调流浪儿童的脆弱性为主要特征的“脆弱性视角”、以关注流浪儿童的能动性为基本特征的“能动性视角”和强调流浪儿童的越轨行为的“越轨性视角”。这三种视角强调的流浪儿童日常生活的不同面向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以内涵广泛并内在地强调动态过程的“社会排斥”可成为流浪儿童日常生活研究的一个更适切的概念工具。  相似文献   
56.
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 ,早期入美华人在外层动态情绪方面表现出孤独感、自卑感、归属感等特点 ;在内层心理特质方面则表现为不同心理特质的同构 ,一是忍耐性与抗争性并存 ,一是依赖性与独立性交叉。上述两方面彼此渗透、制约 ,构成了早期入美华人独具一格的心理结构。这种基于共同的经历、处境、背景和相同的观点、习惯、态度而形成的共同心理结构是华人社团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7.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以五帝时代作为中国早期国家的开端,此观点并未得到近现代学界的足够重视。近年来随着早期国家理论的提出和考古学的新进展,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五帝时代是中国早期国家确立的时期。  相似文献   
58.
论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非政府组织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是救助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重要力量.非政府组织应当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救助.非政府组织与政府要实现良性互动,以增加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59.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早期工业化经历了艰难与辛酸的起步、探索与发展过程:从晚清时期工业化的起步,到民国时期的局部工业化。回眸中国早期工业化启动与发展的百年历程,希望其能对我国探索新型工业化建设道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0.
熊跃根 《江海学刊》2014,(3):96-103
儿童的福祉与社会保护是社会福利领域的一个核心主题。在欧洲发达国家,自20世纪中期以来,针对未成年人的福利津贴项目、社会服务和社会政策是政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由于有关儿童保护的价值观、伦理及实践方面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加上文化与社会观念的差异,欧洲各国针对儿童保护的政策与社会服务在理念、模式与实践方法上不尽相同。比较分析不同福利体制类型下的儿童保护制度与社会政策,将为我国在社会加速转型与家庭变迁背景下,发展与实施社会儿童保护制度与政策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