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77篇
理论方法论   65篇
综合类   599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第一批进入肇庆的耶稣会神父们虽然以"西僧"的面目出现在中国人面前,但他们对佛教的本质是有深刻认识的,他们的排佛策略早就成熟,只是当时与佛教并未真正接触,因而矛盾并不尖锐.到了韶州以后,神父们大量接触佛教僧侣和信徒,二者的矛盾开始产生,但一方面由于西士仍未易装和改变外形,另一方面由于利玛窦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政策,这种矛盾仍未公开化.到了南昌和南京时期,随着西士"西儒"形象的形成,利氏开始对佛教进行全方位的批判,在公开的辩论中主动实施"借儒排佛"策略,引起了佛教界的反击.北京会院建立以后,利氏本人继续其结交社会上层的活动,并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排佛,而他的同事们则大多从事皈依普通民众的工作,他们的激进方式为以后发生的教案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92.
更大的世界     
佚名 《金色年华》2008,(8):12-12
19世纪中叶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成为南北战争时期的领导者。以林肯为首的北方军与南方军展开了一场场十分残酷的殊死战斗。  相似文献   
93.
晚明人物小传在表现内容以及传主选择两个方面已表现出现代传记的萌芽迹象。本文分别从注重个体主体性、个体性情书写以及个体不完满性表达三方面探讨晚明人物小传表现内容的现代传记萌芽特征;又从其选择无用人、弱势个体、被侮辱个体作为传主来探求其传主选择方面的现代传记写作意识。藉此,本文认为尽管晚明人物小传的现代传记特征只能算是萌芽,但它作为充分内因,与西方传记大量输入这一外因条件共同促使了中国现代传记的出现。  相似文献   
94.
文章应用斯珀伯和威尔逊创立的关联理论,从认知和交际的视角来分析幽默者在幽默交际中的互明。认为通过音效明示、句法格式明示、语篇格式明示,能够使听者减小对幽默语言的处理努力;同时,这些明示使听者的背景知识和语境相联系,增加语境幽默效果;语境幽默效果的增加和处理努力的减少提高了幽默语言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5.
于欣 《南方论刊》2008,(7):80-81
葛洪作为魏晋时期道教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关于"德"的思想既表现出了同儒家德论传统之间的深厚渊源,也具有鲜明的道教思想特色。在伦理层面上,将"立德"视为人最可宝贵者,力倡"仁明之德",同时基于道教长生成仙的主题主张"明先仁后";在政治层面上,提出"审威德所以保社稷",主张恩威并重、仁政礼法并举的德政论。  相似文献   
96.
陈卓 《人才开发》2008,(3):36-37
20世纪60年代中晚期,当中国的红卫兵在中华大地上“破四旧、立四新”、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进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一场同样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大规模的文化变革运动在美国、法国、西德、英国、意大利、爱尔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出现。各国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彼此呼应,构成了20世纪中叶一道特别醒目的历史风景线,在这样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在欧洲大陆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97.
刘晓东 《求是学刊》2007,34(5):130-136
明代科举体制的相对完善,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科举竞争压力、内外廉考官权力的不对等与试文的程式化等内在弊端。随着晚明科举流通机制的日渐壅滞,这些弊端也日渐显露,导致了舞弊、权力寻租及揣摩等科场风变的泛生。科举取士公正与公平性的削弱,使基层士人之科举生存环境渐趋恶化,并促动了士人科举心态由"中和恬退"向"燥竞"与"游离"的转化。  相似文献   
98.
19世纪中叶,香港还仅仅是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荒凉渔村。经过100多年的风雨洗礼,今天的香港已成为亚太地区的贸易、金融、航运中心,又是享誉全球的旅游、购物佳地。  相似文献   
99.
刘群 《学术交流》2007,(5):173-176
明代三教合一的思想蔚为风气,对士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屠隆的三教合一思想便是当时社会思潮对士人生活渗透的结果。屠隆早年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积极入世,罢官闲居以后潜心佛道,过着参禅修仙的生活,但在其调和三教的论述中,儒家思想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他的儒学为“嘉谷”、佛道为“甘浆”的哲学思想在晚年的三部戏剧中有着透彻的体现。解读其戏剧作品和大量的佛道诗文,不难看出其三教合一的哲学思想及晚年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00.
竹枝词原为巴蜀民歌,可抒情和吟咏风土。自唐代以后竹枝词成为文人喜爱创作的诗体,并以歌咏爱情为主。清以后的西湖竹枝词和宁波竹枝词则以吟咏地方风土人情为主,与前朝风格迥异。这一变化与清代诗人们的创作心态和创作理念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