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8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889篇
理论方法论   238篇
综合类   1447篇
社会学   9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论宪法上的人格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尊严是一项独立的基本权利,它不同于名誉权、荣誉权等人格权,也不属于人身自由的范畴。我国宪法上的"人格尊严"与国际人权宪章和外国宪法所规定的"人的尊严"实属同一概念,但其地位和内容不同。宪法上的人格尊严与一般法律上的人格尊严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救济方式,但二者也有联系,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是一般法律上的人格尊严的立法依据和违宪审查依据以及解释依据。"合宪解释"是当下中国宪法上的人格尊严在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中适用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122.
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在宪法中确立了基于公共利益的征收征用制度.清晰界定征用中的公共利益,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政府借用公共利益之名来行危害公民权利之实.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和我国的立法和实践状况,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公共利益应从法律和实践两个层面界定,以期对公共征收和公民人权保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3.
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兼论中国宪法第38条的解释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上虽然仅有"人格尊严"这一用语及其保护条款,而缺落了可与诸多立宪国家宪法上的"人的尊严"又或"个人尊严"相提并论的基础性价值原理,但彼此之间在语义脉络上也存在着某种相通之处,尤其是与德国基本法中的那种以"人格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人的尊严"这一概念之间就存在着某种可互换的意义空间.正因如此,同时也基于对我国现行宪法第38条本身内部规范结构的规范分析,吾人可以对这一人格尊严条款作出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解释,此即本文所提出的"人格尊严条款双重规范意义说".  相似文献   
124.
“民族团结”作为宪法民族权利的政策表达,是特定价值观和信仰的制度建构并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民族团结”命题一经提出,即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视野,展现了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主权结构与治权结构、程序民主与政治共识统一中的宪法逻辑.通过对“民族团结”命题的结构化分析,有助于厘清“民族团结”在宪法框架中的基本属性、思想源流、现实基础,把握其与整体国家观的辩证关系,进而设置不同方式促进其具体化、通俗化、实证化.  相似文献   
125.
不同于早前学界对明治时期女性作家(又称“闺秀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北田薄冰的小说《白发染》应被解读成1895年由砚友社青年作家发起的观念小说风潮的后续.作为批判因资本主义兴起造成的当时社会中各种不合理现象的作品,观念小说在1895年一经出版便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活动于那个时期的北田薄冰,也通过自己的作品直接的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风俗人情犀利的洞察力,也间接地参与了当时的文学运动.在一个女性的自由和发言权被束缚的时代,《白发染》故事内容所隐射的社会问题、女性地位,包括北田薄冰本人让该作品发表于当时知名前卫文学杂志上的行为,都让该作品领先于时代的发展,让北田薄冰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家,永远地刻印在了日本文学史的书卷中.  相似文献   
126.
"鲁迅与明治日本"是一个存在较大成长空间的研究领域。这既是由于跨国家、跨文化之特殊性质,也在于这一问题内部本身包含了不同文化思想学术知识体系的交集以及相互影响和结构关系。在这一领域,日本研究者有一系列出色的研究,尤其在还原历史现场的实证考察方面做出了有益贡献;而国内鲁迅研究界在对"历史现场"的庞大背景、内部复杂交错结构的把握和理论提升等方面,则具有潜在优势。彻底清理、还原"历史现场",突破固有观念的限制,以开放兼容的学术态度构建鲁迅与日本关系的模盘,将为这一研究带来崭新的视角视野和参照坐标。  相似文献   
127.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依法治国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承载着时代所赋予的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发展道路、基本方略、重大举措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科学论断和全面部署,是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的战略动员和行动纲领。健全司法权运行机制是四中全会确定的司法改革的重要任务,健全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是健全司法权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刑事诉讼法确定的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无论在司法职权配置和实际运行当中均存在问题。同时,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和价值意蕴在不断丰富和深化,法治国家的基本轮廓和未来走向日渐清晰和理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宪法的原则精神高度契合,具有鲜明的宪法逻辑。而法治建设的成效又因国家、社会、公民的多维参与而依赖于宪法实施的效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宪法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本刊编辑部特邀相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积极回应,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8.
本文将西康建省放入近代中国宪法实践这一视角,梳理和分析自清末川边新政、筹备建省,到南京政府设立西康行省这一横跨20世纪上半叶之中国社会的动态过程;并在近代中国宪法实践的历史场景中,通过剖析西康建省的动因与阻力,综合评析其法治价值,从而得出结论:近代中国宪法实践及其法治思想是西康建省的持续推动力,作为近代中国边疆省制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西康建省是近代中国依宪治国实践在边疆治理中的重要内容和成果。  相似文献   
129.
伊士国 《河北学刊》2015,(1):181-186
相对于社会变迁而言,宪法既是反应装置,又是推动装置。中国城镇化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宪法的保障,但同时城镇化也对宪法的传统角色形成了一定挑战。而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当实现从传统宪法角色宪法统治到新型宪法角色宪法治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0.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170-176
经济宪法致力于构建维护竞争自由、发挥竞争效用的整体性制度框架和秩序政策,而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国家打击垄断、维护竞争的有效工具。尽管反垄断法与经济宪法有契合之处,但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受到垄断侵害后方有用武之地。因此对当下中国市场经济建设来说,不仅要推进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更要积极塑造切合自身发展的竞争秩序及与之相适应的秩序政策和制度框架,以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