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7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5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35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81篇
理论方法论   216篇
综合类   2455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经典,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绝不亚于《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深化对《论语》的研究,有若干疑难问题需作深入探讨,包括《论语》的编著者、《论语》的真谛、《论语》的核心思想、《论语》的疑难句等;认为《论语》主要是孔子的弟子有若和曾参的弟子们编纂而成,也包含了冉求、闵子骞的弟子编纂的一些内容;《论语》是一本政治哲学书,围绕着为人、为学、为政三位一体的内容展开;《论语》核心思想是"仁",包括体和用两个方面,仁之体为内心修养,仁之用为"仁民爱物"。  相似文献   
72.
明清两代涌现了大批传奇佳作,这一代文人既以积极的态度期盼着一个仁政国家出现,同时又以消极的态度把国家的兴亡看成是历史的必然,充满了迷茫、失落和感伤.但这种对历史的反思会使人居安思危,会使现实中的人重新以历史的角度认知这个社会,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3.
随着各国对传统文化法律保护重视性的提高,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学文化的法律保护问题也渐渐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儒学传统文化自身具有创作者群体性、作品延续性、发展无限性等特点,因此,对它的法律保护模式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和热点。鉴于在采用现行著作权保护模式和综合保护模式对儒学传统文化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有必要探讨一种新的保护模式即特别法保护模式,以求实现对儒学传统文化的全面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74.
“重陆轻海”与“通洋裕国”之海洋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朝正处于世界性海洋历史发展的"千古变局"时代,但统治者沿袭传统模式,在立国思想上"重农抑商"、"重陆轻海",在国防战略上以"禁海"代替海防,禁海迁界、"守土防御",反映其海洋观念的淡薄;而东南沿海地方官员,尤其郑成功"通洋裕国"思想的提出和实践,显露出"以商立国",向海洋空间发展的意涵;传统时代"重陆轻海"与"通洋裕国"所反映的海洋观念,对国家民族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忽略不计,但大航海时代,海洋作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影响到世界历史走向和发展格局时,"重陆轻海"观念所带来的深层影响会因此而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75.
"清客"、"帮闲",别称"篾片"、"帮身"、"帮客"、"笏板"(或作"忽板")、"蛤蜊"、"陪堂"(或作"陪宾")、"老白赏",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四公子门下的门客,以及唐宋时期的"妙客"、"闲人"。在明清两代,清客、帮闲属于特殊的下层知识人群体,亦即"无赖知识人",是商业化、城市化与科举制度的产物。清客、帮闲均属职业"游士"。然两相比较,尚有细微差别:前者凭借的是文学及书法、绘画才艺,在官宦人家"帮闲";而后者则凭借自己的技艺,陪大老官及富家子弟宿娼、饮酒、赌博、唱曲,从中"凑趣"。  相似文献   
76.
目前学界、包括儒学界充斥着对儒学的种种误读,其中之一就是将儒学与现代性对立起来,以至用所谓“儒家传统”来抗拒现代文明价值。其实,儒学本然地蕴涵着现代性。儒学的现代性不仅源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而且基于儒学自身的基本原理,即“仁→义→礼”的理论建构。这个原理要求根据正义原则(义),包括超越差等之爱而追求一体之仁的正当性原则、顺应特定时代的基本生活方式的适宜性原则,来“损益”即变革社会规范及其制度(礼)。因此,在现代性的生活方式下,儒学原理要求儒学自身现代化。儒学的现代化进程,就是儒学的现代性的展开过程。儒学的现代化已经不仅是一种理论设想,而是一种历史事实;但同时,这个历史进程尚未结束,而且往往误入迷途而陷入原教旨主义,这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相似文献   
77.
雷传平 《社科纵横》2010,25(6):125-126
本文是对邓曦泽博士的新著《文化复兴论——公共儒学进路》进行的评论。笔者指出该书的特色不只在于该书为“历史文化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新的解答是用严格的论证证明出来的,这正是该书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相似文献   
78.
中国文化的延续不能没有儒学.现在儒学复兴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一些青年学者公开以当代儒家自命,要为儒学平反,要恢复其应有的社会地位.但是,有一种代表性观点指责说,提倡儒家价值就是反对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他们认为,儒家文化中缺少自由和民主文化的传统,所以导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君君臣臣的历史,而人类之所以是人类,总有一种普世价值是人类精神的共同追求,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为什么普世价值那么可怕,非要弄出一个中国价值与世界对立?  相似文献   
79.
明清通俗小说的作者习惯于追求"耳目之内、日用起居"之奇,因此他们会频繁地将纳妾这一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同时又能够引起激烈矛盾的婚俗写入小说。小说中所常见的"怨气丑声"的故事就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这类故事的矛头所指,不是纵欲的"妾",而是那些广蓄姬妾的男性,纳妾由此成为了男性好色的一个标签。而更为重要的情节模式则是"一妾破家":原本安然无事、风平浪静的家庭由于"纳妾"而掀起狂风巨浪,整个家庭因此而陷入倾覆毁灭的危机中。纳妾既是整段故事的起点,也往往被视为引发危机的源头。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小说作者在叙事中对于"纳妾"的依赖。纳妾不仅作为显赫社会地位的标志而被寄予某种想象,更有助于故事的叙述:缓解人物在婚姻道德上的困惑,并解决风流与阴骘无法并存的难题,使得小说的叙事能够不偏不倚地驶向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80.
《经理人》2009,(10):46-49
4万亿投资,7万亿天量信贷,相当一部分涌入了楼市、股市,催起新一轮泡沫。中国经济到底得了什么病,以至于做实业不赚钱,只好炒楼炒股?中国企业到底得了什么病,以至于跟炒楼炒地皮相比,办企业利润微薄得可怜,慢得可怕?明清时代,中国人有钱就买地,盖宅子,做地主,不投资于工业,这导致中国错失发展近代工业的先机,大大落后于西方;如今,中国富人有钱就炒楼炒股,不愿投资于高科技行业;为什么中国人还要重蹈古人覆辙,不设法建立几个在全球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