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14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7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105篇 |
人才学 | 13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125篇 |
理论方法论 | 154篇 |
综合类 | 1790篇 |
社会学 | 57篇 |
统计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94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164篇 |
2013年 | 182篇 |
2012年 | 211篇 |
2011年 | 226篇 |
2010年 | 195篇 |
2009年 | 236篇 |
2008年 | 259篇 |
2007年 | 219篇 |
2006年 | 202篇 |
2005年 | 159篇 |
2004年 | 123篇 |
2003年 | 122篇 |
2002年 | 104篇 |
2001年 | 105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明清时期,各地方宗族热衷演剧,纷纷在宗祠内或宗祠旁建立戏台,形成“有宗必有祠,有祠必有台”之势。当时的宗族喜欢用演剧来表达他们对祖先的追思、对神灵的敬畏、对喜事的欢庆。与瓦舍勾栏、会馆戏园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戏剧活动相比,宗族演剧活动更多的用于祭祀神灵与宗法教化,具有神灵祭祀性、封建宗法性、劝世教化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2.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同时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作知识谱系学的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化的发展进程是一致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中,也有人的文学和人民文学两种主要的文学现.如何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如何在新时代汲取其理论资源,建设当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五四新文学运动与1928年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关系,吸收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两个主要理论与实践的资源中的有益的东西,在科学发展现指导下,解决好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3.
明清文学世家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世家是一种与文学流派不同的作家群体,其基本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在明清文坛上,文学世家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文学世家的形成有其多种原因,文化积累和文学传承是其形成的基本规律。文学世家在创作上会具有一些家族文化意味,其具体表现是在文学活动中的家族群体参与、家族意识及家学传承。与文学流派有很大不同的是,在文学世家中女性文学创作是一个重要存在,并成为文学世家的文学亮点之一。文学世家在明清文坛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主要表现为一个文学世家在理论或创作上某一方面的优势或特点,既是对文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也往往成为某种文学样式在一定时期内的代表。 相似文献
94.
传承与延续:叩问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论毫无疑问是构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但如何认识、把握这一资源,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有机部分,却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张晶一文提出必须建立从古代文论到当代文艺学的转换中介;韩经太一文则提出了解读古代文论的新视角,即从语言艺术切入古代文论,使之回归艺术本位;林继中一文则坚持以发展流变的眼光,把通变中富有生命力的文论范畴作为今天文艺学建设的生长点,以此拓展本土文论的内涵;蒋述卓一文则对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95.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与文化研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研究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及其文论建设中所必须面对的文化现代性特色.由于中国社会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方向的,所以当代中国文论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为指导,中国当代文论必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工农大众化;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的优秀遗产,我们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伦理政治倾向,发挥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先进文化作用. 相似文献
96.
王向远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10,27(1):24-31
日本的“氢”字不仅仅是对中国之“氨”的简化,它也包含着对中国之“气”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系列混乱现象的整理与超越意识。日本之“气”有“け(ke)”和“き(ki)”两种发音,代表了对中国之“气”理解与接受的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け(ke)”表现的是古代日本人对中国之气的抽象性内涵的接受惶惑;“き(ki)”则将中国之“气”这→宇宙天地人生的本体概念,具象化为人生化、情绪化的具有描述与形容功能的词,并衍生出数量上远远超过汉语的“气”字词组。从语义的角度看,中国之“气”经历了四个发展演进的阶段:有形的云气之气(天气)→抽象的元气(宇宙本原之气)→人之气→文之气;日本之“气”则有“云气之气→可感知的神灵之气→人之气”三个阶段,它解构了中国之“气”的抽象化、本体论的性质,但未能实现从“天气”、“人气”向“文气”的延伸与转换。因而,与中国古典文论“以气论文”的“文气”论的深厚传统有所不同,“气”在日本文论中使用较少,且概念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97.
习礼成俗:明清东南海洋区域社会控制的一种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秩序体系中 ,“官民相得”的运行机制曾有效地发挥了稳定社会、推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在明清东南海洋区域 ,官方有意识地不断推进礼仪的下传 ,民间则积极地呼应官方的教化要求 ,谋求由习礼而应举 ,由应举而入官 ,习礼成为全社会的普遍行为 ,人们在家庭内习礼 ,在家族、乡族、乡约、会社、会馆中习礼 ,在听说书、观戏曲乃至各项职业行为中习礼 ,在各种宗教活动中习礼 ,由此形成了传统礼仪的习俗化倾向。习礼成俗成为明清东南海洋区域社会控制的一种基本途径 ,其中既包含了国家权威向基层的渗透 ,又映现出基层社会对国家的依附和投靠。 相似文献
98.
99.
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已经走过近一个世纪的理论和实践历程,精神分析文论也成为美学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不汲源泉。精神分析文论随着心理分析和治疗的范型转换,也在不停地进行着理论革命,从而形成了不同与其他文论范式的知识谱系。我国在五四时代就开始引进精神分析文论,同时开展了丰富的文学批评,但是在接受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我国精神分析批评之花繁盛,而理论果实稀少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0.
唱和词集与词坛风会关系密切.明清之际唱和词集较多,文章仅限于明天启至清顺治年间,共有五部唱和词集.这五部唱和词集重小令,内容多绮艳,风格尚婉丽,表现出<花间>词风的特征,这与当时词坛<花间>余波仍旧盛行有关.明清之际,<花间>余波有起伏消长.<幽兰草>体现它高潮开始的标志,<唱和诗余>体现它的新变;而<遁渚唱和集>的黍离之悲,<随草诗余>的人生感怀,则体现出运渐背离<花间>词风的趋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