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4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117篇
管理学   213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201篇
人才学   13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733篇
理论方法论   565篇
综合类   8229篇
社会学   709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742篇
  2013年   700篇
  2012年   784篇
  2011年   1019篇
  2010年   1071篇
  2009年   989篇
  2008年   1144篇
  2007年   882篇
  2006年   773篇
  2005年   786篇
  2004年   743篇
  2003年   570篇
  2002年   478篇
  2001年   482篇
  2000年   377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一、传统之外的写作在 张宇众多的小说中,我一直认为《活鬼》是个具有特色的作品。这不仅在于它为我们的文学史提供了侯七这样一个生动、独特而又极富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更在于它在传统的写作之外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透视丰富复杂的民间文化与生命智慧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42.
43.
中国古典小说又称“野史”,最早是由正史衍变生成,它不仅脱胎于史乘,而且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中国最早的小说家─—稗官是史官之属;中国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是史传性。  相似文献   
44.
45.
自北宋以来义田事业虽历经波折却延续发展,对封建社会中后期的社会变迁影响至深。义田的兴起反映了从士大夫阶层到一般民庶为光大家族和维持家族所作的努力,义田的存在则与封建政府的扶持鼓励政策密切相关。义田所凝成的群体与封建政府具有互动关系,发挥着社会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46.
杨守森认为,张继的小说于质朴的泥土气息中深藏着现实的苦涩与梦幻,人生的玄机与幽妙。其人物系列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乡间平民百姓及乡村基层干部两类形象,由此揭示了中国农民依然无法摆脱的心灵困境以及现代文明进程的艰难。他的小说富有故事性,荒诞与反讽意味以及玄妙莫测的偶然性是其小说故事的特点。李茂民认为,张继的小说通过对农村社会关系的真实描写,使长期被遮蔽的农民身份问题呈现出来,这是他的创作明显区别于文学史上其他乡土作家和当今私人化写作的标志,因此可以将其创作称为新乡土小说。孙叔文认为,张继的长篇小说《去城里受苦吧》将艺术视野由农村伸向了城市,通过农民贵祥与村长关系的颠覆,展示了乡村权力秩序的动摇,又通过城里女人李春与贵祥的关系,展示了城市对乡村的进逼与消融。  相似文献   
47.
鲁迅小说诗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小说诗学以历史的精神向度为焦点,依照别具一格的时空意识,采用一种充满真实感的、立体化的叙事策略,建构了一个体现历史演进的精神向度的世界模式。  相似文献   
48.
林纾的翻译小说在当时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几乎成为一种文化潮流,五四时期的文学巨人鲁迅、周作人、郭沫若等都曾说自己受到“林译”小说的很大影响。林纾不经意间获得的惊人成功说明他无意中迎合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时尚。因此,要了解当时的文化时尚,对“林译”小说进行分析考察无疑会是一个好途径。  相似文献   
49.
汉魏六朝小说重“实录”,唐传奇则讲究“作意”、“幻设”,即重虚构。这种带有根本性质的观念变化,使得依附于史传的笔记体小说,一变而为具有虚构意义和主观创作意识的独立小说文体。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唐人“好奇”、“逞才”的心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心态促进了小说家主观创作意识的产生,使之“作意好奇”,逞其“意想”,展示其才华。因而对于小说脱离史传的附庸地位,成为具有独立意义的小说文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传统民族志的文化书写在小说与民族志之间人为划定了严格的界限,它重视概括性事实而回避故事讲述和故事中的单个人物,更谈不上中心人物的深度塑造。实验民族志这种书写范式的出现为借用小说叙事和人物塑造来集中地、戏剧性地展示对象的人文事实、心理事实及其内在意义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