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0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09篇
理论方法论   98篇
综合类   1080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神韵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审美范畴,其内涵是相当丰富和复杂的.明清两代的一些诗论家,在对其前代美学思想吸收含纳的基础上,认为"生气"是神韵范畴的重要内涵,并将其具体运用于诗歌批评实践中.  相似文献   
82.
颜士州 《社区》2012,(10):43
每当回到老家淮安,不由得使我想起老家的茶馓来。历史文化名城淮安不仅名人辈出,而且盛产美食。就美食而言,名扬中外的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就出自淮安,然而最具地域特色的当数淮安茶馓。追溯淮安茶馓的历史始于唐朝贞观年代,盛于明清时期,据传,慈禧太后患乳瘤无药可治,淮安御医韩达哉曾用茶馓、荔枝核和黄酒煎服,连服三次乳瘤消失,慈禧大为赞赏,自此,淮安茶  相似文献   
83.
作者运用女性主义批评,通过具体分析明清长篇世情小说妻妾斗争的背景、意识、心态、行为,揭示由于封建宗法父权体制及性别政治导致众多妻妾形象忧郁、焦虑、疯狂的"歇斯底里"的人格异化,进而追寻世俗女性被无情戕害的生命真相,得到关于社会人生的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84.
《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是国内正式出版的第一本社会史碑刻集,共收录500篇碑文,分社会角色与社会群体、社会生活与社会合作、社会信仰与社会心态、社会问题与社会管理4大类,立体地勾画出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历史的变迁。该书所收碑文大多是首次发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5.
傅辉 《兰州学刊》2007,(2):167-171
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强度及其规模,除加速自然环境变化外,也直接影响到地方行政区划的变革.因此,从地方行政区划变迁视角,研究历史时期敏感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过程,对深入认识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科学背景及其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6.
自秦汉至明清之际的1 800余年,中国历代王朝的“编户齐民”一直在2 000万人至6 000万人之间徘徊,全国的耕地面积基本维持在8亿亩左右,县的数量大体保持在1 500个上下,总体上并没有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因而属于一种“小县制”。同时,县以下还有乡里制度和以什伍编制为基本组织原则的保甲体系,皇权专制集权统治以“县政”为依托,其政治影响可谓无所不在、无事不管。因此,由当代西方学者提出的所谓“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纯属于一种毫无历史根据和主观臆断的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87.
明清徽州作为宗法家族制地域社会,“村无稗俗,家存礼让”,素有“东南邹鲁”之誉。不仅有乡邦先贤朱子《家礼》的在地化施行,使其成为近世中国颇为典范的“礼仪之邦”,而且还有一大批徽州学者致力于经典礼书的考证与阐释,对于传统礼学的发展及乡规民约的转型与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明清礼学生态的考述,可以从中窥见地域礼学发展的世俗化和实用性,同时也彰显出时代学术由“理学”到“礼学”的思想嬗变与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88.
借用西方经济思想考察明清时期的经贸增长不失为一种研究视角。在这方面。托马斯·孟的晚期重商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觉得:明清帝国在客观上不自觉地成为了“贸易差额论”特殊的实践者,其“生产人口与技艺对于财富增加与经济增长重要性”的理论,在明清江南地区亦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89.
明清民间宗教是三教合流的产物,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在明清时代的复兴与发展。民间宗教通过对传统文化原典精神的解读与回归,从中抽绎出爱和自由的宗教精神,并以此对抗明清时代日益恶化的人文环境和种种非人道的异化趋势,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性,并不像一般学者所认识的是低级和愚昧的东西。民间宗教在传承古代文化精神、拯救时代信仰和促进社会变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关于明清民间宗教的历史地位、作用等问题应予以重新评价和重视。  相似文献   
90.
"正变"论格调论是最为核心的理论命题,它决定着一个作家品第的高下优劣.杜诗"正变"一直是明清格调论关注的焦点,明代格调论从伸"正"诎"变"的视角出发,将杜甫置于"大家"之尴尬地位;清代格调论则从杜甫人格与诗格的多维标举中,圆满地解决了杜诗"正"与"变"的问题.杜诗"正变"具有重要的诗学要义,它体现了明清格调论不同的思维模式,反映了明清格调派唐诗观的发展演变和审美观念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