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0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09篇
理论方法论   98篇
综合类   1080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明清两代是我国传统戏剧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大发展时期,时势动荡又激起剧作家对跌宕时事的关注,并将此作为创作时事剧的题材而演绎成剧,在"传奇十部九相思"的明清剧坛,在男女风情之外,开拓了戏曲题材的广阔新天地。明清剧作者对时事的关注乃是基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干政心态,直面现实、讥切时弊的无畏气魄以及追求效性的媚俗倾向等心理预期。"以曲作史"以剧作保存时事变迁,显示了明清剧作的浓重时事情结。  相似文献   
992.
发愤著书,是明清时期文人创作小说的主要动因之一。文人发愤著书,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到“借乌有先生,发泄黄粱事业”,再到“写自家见闻亲历,抒穷愁不平之志”的演进过程。这是小说家由远距离寄托到近距离观照的过程,同时也是通俗小说由改编走向独创的过程。在这样的演进过程中,小说家的主体意识与创造性皆日趋增强,而小说反映社会、抒情言志的艺术功能也越来越强,并由此产生了一大批艺术水平高超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993.
锦溪,旧名陈墓,位于昆山市西南23公里处。宋皇室南渡,孝宗的爱妃陈妃病逝后水葬于此。宋孝宗下旨在爱妃的玉殒之地——五保湖畔,建造一座莲池院,从此名声远播,商贾云集,人烟辐辏,成为昆山、青浦、长洲之间的商贸中心。锦溪境内湖荡密布,河巷纵横。南有五保湖、淀山湖,西北有陈湖。古镇的内河水道更是长达6公里,形成了锦溪河湖相通、泽浸环镇、街巷依水、桥巷相连的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明清以来,锦溪就有"三十六座  相似文献   
994.
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术界掀起了针对“西方中心论”的批评浪潮,强调以全球眼光重新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复兴,重新定位前现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认识中国经济奇迹的根源,成了海内外学者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历史计量学、新经济史在欧美经济史坛大行其道.通过对历史上宏观经济回溯性的定量分析,加深对长时段经济发展和演变的认知。经济学和历史学的充分融合也为中国经济史的定量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工具,现今有如下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宏观经济定量分析进行了试探性研究。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晋商这一历史课题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在将整个中国版图纳入视野之内时,积极从事外向型经营,不失时机地开展对外贸易,尤其是对俄国贸易。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结合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深入分析晋商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意识的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徽商勾结、垄断”说是一种既不符合事实,又不符合逻辑的说法,是对徽商名誉的侵害。迄今尚未发现有人曾对该说法提出可行性论证。抓其一点不及其余、牵强附会、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等,是该说法的学术破绽。今后仍坚持该说法的学者,则应出示自己的论证成果,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作出与传统理论不同的定义,并从自由城市与雇佣劳动者、城市政治制度与市民斗争、商品经济与市场的开拓诸方面,论证了中国古代明清社会不可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所谓"萌芽"实属一个不存在的虚假问题.  相似文献   
998.
陈建华 《东岳论丛》2003,24(2):119-122
明清杂剧是继元杂剧后又一个杂剧的创作高潮。比较元杂剧它大大的高雅化了。主要表现在 :题材上征实尚史 ,多写文人的情感和感情 ;人物形象的身份、地位比较高 ,思想性格高雅化 ;思想上 ,在对社会的批评中表现出文人的理性思考 ,也表现了对生活的哲理化的思考 ;剧作以流露文人的怀才不遇、沧桑兴亡、闲情逸趣和风流浅薄的情趣为主。  相似文献   
999.
明清灾害与民间信仰的形成——以江南市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以来 ,江南水乡的天灾人祸在人们的信仰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首先 ,对历史上治水有功的杰出人物进行神化 ,或把佛道的观音、龙王等神区域化 ;其次 ,在神化华佗、药王的同时 ,妄用医巫到了变态的程度 ;复次 ,在战后的生活与生产中 ,重塑了保佑地方与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人与神。灾害 ,长期而直接地威胁到人们的基本生存 ,这种自然与社会的破坏性与不可抗拒性 ,以及生命在灾害面前的脆弱无奈与随机偶然 ,决定性地影响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们的意识与信仰  相似文献   
1000.
李彦东 《中国学术》2003,4(3):282-288
在小说史研究中,产生于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重心所在。这不仅是因为其中包含有《水浒传》、《红楼梦》等众多丰富的阐释资源;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白话小说的理解和评价直接关系到解释者的意图以及小说研究的基本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