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萧贯生卒年,《宋史》卷四四二本传失载。《全宋诗》小传定其卒在景祐四年(1037),所据乃孔武仲《萧贯之挂冠亭记》(《清江三孔集》卷一四)。《挂冠亭记》云:"贯之之没,今五十年。天下之人皆知其可用之材,而未必知其高尚之志,非有子,其能追迹而显扬之欤?于是又知潜夫之贤也已。元祐元年七月二十七日,鲁国孔武仲记。"《挂  相似文献   
42.
对王阳明来说,所有的文字记载和表达均为载道之文。其中歌咏性情之文,相当于现在的文学,以歌咏性情的方式来体现道。阳明的诗文写作涉及的范围很广,歌咏对象无所不包,所达境界令人赞叹。阳明之境界可分三个阶段:天人两分阶段、天人合一阶段和良知宇宙阶段。其超出了一般功利主义范畴。  相似文献   
43.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练,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对于韩文的评价古已有之,要想系统论述韩文的特征实在太多,也很难全面、系统表述清楚,本文仅对于韩文的明道与抒情特征由来和相互关系表述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44.
一般认为,中国现代的科学观念是和传统价值观相冲突的,有的学者则强调中国现代科学与"汉学"或"考据学"的继承关系.任鸿隽的事例表明,"宋学"对于中国现代科学观念的影响不容忽视.早年受到的士大夫训练一方面为他提供了批评"传统"的武器,另一方面也使其常以"明道"的心态理解作为"科学精神"的"求真".任氏宣称科学的本质不在"物质"而在"方法",根本还在"精神",努力把科学向更为超越也更为通达的方向提升;同时又强调科学不过是"常识训练",离不开"日用事物之间",这都使得他笔下的科学更近乎"道".  相似文献   
45.
贪官轻判,戏往往要演得"过得去"。吉林磐石市却是连"过得去"都顾不上了。春节前的报道说,磐石市公安局副局长王春荣受贿40余万元,被判刑三年缓刑五年。报道称"吉林磐石法院认定受贿官员有‘立功可能’予以轻判",但我无法想象法院会制作一份根据"有立功可能"下判的文书。  相似文献   
46.
茶,自古就以其独有的文化特质而自成一道,干百年来深深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国是中国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中国茶树,利用中国茶叶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47.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 ,其史学理论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章学诚的史学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经世”、“明道”到主体史观的思想演进过程 ,以及由“史意”而“史评”而“史学”的主体意识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8.
在文道关系上,朱熹针对此前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的主流观点,提出了“文从道中流出”的新文道观。两种命题字面差异不大,实质却大异其趣。“文从道中流出”更加坚定地站在道理的立场,更加强调文道的一体性,说到底是“理一分殊”哲学思想在文学领域中的反映。它是理学的扩展,对文学有压抑,但从某个角度来说又对散文学有所提升。这种在理论上十分完满、周延而不免矛盾的文道范式的出现,是传统文道理论的一个重要绾结。  相似文献   
49.
明道的观念指导创作,经常会造成作品的僵化与艺术性的匮乏,使作古文的风气难以普及.韩愈、柳宗元努力发展真正的道在文学中的表现形式,由文以明道--发展为对道、气、文关系的梳理--提出不平则鸣说,他们一步一步消解了明道说的功利性给创作带来的包袱,以对文学独特规律的领会和把握,达到了"知"与"力"的融合.  相似文献   
50.
明道是道教中有很大影响的教派之一,但对其教祖许逊在创教之初所起的作用及地位等问题,至今尚无人研究。本文从《道藏》中的谱录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在创教之初,吴猛的地位高于许逊,只是在许逊被推为教主之后,吴猛的净明思想及灵异事件,才逐渐转移到了许逊的身上,以吴猛的事迹使许逊的形象丰满起来,这就是净明道创教时比较真实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