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4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57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宋代宫廷花鸟绘画承袭五代余绪,以"富贵"为特色的黄氏绘画流派为宫廷主流,以"野逸"为风格的徐氏绘画流派主要流行于民间,但两种风格的绘画在宫廷绘画实践中已有妥协互动趋势。活动于北宋中期的长沙艺人易元吉,既是一位优秀的民间画师,又曾征召入宫廷绘画,开创了宫廷花鸟绘画与民间花鸟绘画成功互动的典范。北宋时期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达到极高的艺术成就与这种艺术上的不同流派之间的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吸引消费者,并针对易逝品确定零售价显得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很多易逝品的需求和零售商所陈列的产品数量有关.考虑单一供应商和两个零售商销售替代性易逝品的供应链系统,且需求与库存和价格相关.由于两个零售商的竞争,需求不仅与本身的价格有关,与竞争对手的价格有关.零售商根据需求函数确定最优定价和补货周期来最大化自身收益.文章建立了相应的定价模型并进行推导,用教学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易经》由一部占卜之书发展成为哲学巨著。但其真正的价值还未被社会广泛接受,而打着《易经》旗号的占卜行为却有泛滥之势,这是我们宣传善《易》者不卜的动机所在。善《易》者不卜,是历史发展之必然,是人类认识发展之,必然。而且,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儒家学派对其持保留和批判的态度。当代的《易》学研究也否定其占卜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时代,"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对丰富大学生思想文化供给、筑牢网络育人阵地、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意义重大。文章从用户黏性角度出发,阐述了"易班"用户黏性的4个测量因素,解析了"易班"用户黏性的作用机制,提出内容信息性、交互趣味性、系统人性化的"易班"用户黏性度培育"三合一"机制,扎实践行"易班"推广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翻译观的认识论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蔡元培在《国文学讲义.叙言》中隐含的“译即易”的译学观点进行了诠释。认为翻译过程就是译者主体对于文本客体的认识活动,在这一认识过程中,译者主体的认知结构、价值观念、情感等都对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即不同的译本。但译者主体作用的发挥最终还是要受到文本这个客体和原文本作者这另一主体的制约。文本内容,即原作者的思想仍旧是无法改变的。  相似文献   
17.
“易和哲学”是“易”思维与“和”思维的辩证综合,是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特质,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层结构与中国哲学思维的创新范式。在当代,“易和哲学”契合全面协调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构成了反思批判现代性文明和创建社会和谐发展观的中国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曾凡朝 《东方论坛》2006,(4):126-127
东汉郑玄曾以今、古文遍注群经,无经不通,真正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较大。林忠军教授在充分占有郑玄易学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经数年钻研,完成了《周易郑氏学阐微》这部易学专著,2005年8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由当时郑玄所处东汉社会背景及郑玄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张大为 《社会科学论坛》2013,(1):190-204,221
《周易》与《易》道的诗性,关乎中国文化的整体性,而不是把卦、爻辞当作诗歌和诗句来解释那么简单。《周易》建立起了一个文化实践模型,它的主体不是一种外在的概念化、形而上学的表述,而是通过“以有为有”的方式进行一种内部的、模型化演示,彰显了一种以《周易》本身的意义一价值机制及其象数、义理系统为组织形式与表现形态诗性文化体系。《易》道就是这种诗性文化体系自身的形上之道,诗性因而就是处于差异化与丰富性中的、不断被肯定和尊崇的经验状态:“以有为有”保障了存在意义、价值的内在完满和完整,而《易》道的价值实质和价值指标则是“自然的自然之道”,因而《易》道的诗性机制,就具体现为“自然”的经验秩序,以及保障“自然”经验的“自然化”秩序的“自然的自然之遄’之“逆捌’原则。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是宋代的易学名家,一生既辨《易》,又解《易》。他采用问答体,通过选解方式,注重从义理角度阐发《易》经,其方法则是“推天地之理以明人事之始终”;欧阳修解《易》,有比附人事、喜欢议论、主张经世三个特点,可见他对宋代易学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