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4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57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莫怀戚的<重庆性格之白沙码头>用裸心和逸笔涂抹了一幅潇洒的人生图景.裸心即赤子之心,表现为小说中人物性格的没有机心、权谋和作家写作的不加掩饰的自我呈现;逸笔则体现为结构、情感、语言的多方面放逸,潇洒人生传达了一种无负累的人生信念.但裸心、逸笔也带来了不够含蓄、内敛和精致的不足,潇洒的人生观中也含有不健康因素,值得警醒.  相似文献   
92.
本文在分析传统流动性风险衡量指标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根据房地产公司流动性的特点提出适用于评价房地产公司的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异变率。并通过我国117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2010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分析,得出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防范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3.
明初统治者重视著述辞章,宋儒强调的治学修身理路逐渐淡出。陈白沙倡言"非积累"这一"致虚"之说,突出了一条通过内心证悟获得真理的道路。然而,诉诸内心证悟是否意味要摒弃知识积累的方式,白沙学派与明代朱子学者围绕下学与上达的关系展开激烈的讨论。同时,诉诸内心证悟的理解方式,需要特定的悟性和资质,使得教导的普遍化成为问题。阳明后学在与朱子学者讨论过程中,将白沙所讲"积累"与"非积累"与宗教问题关联起来,儒者的关注点逐渐从经典著述转向内心证悟,再由内心证悟转向教化问题,实现了从"学"到"教"的转变。  相似文献   
94.
侨易是石黑一雄文学创作的文化隐喻。在石黑一雄的侨易书写中,通过描绘英国孤儿侨居上海的身世之谜、克隆人寄宿人间的伦理之殇、不列颠和撒克逊民族间侨动的战争之灾等跨文化冲突,揭示出地理位移是造成文化变动之因,和而不同、互为彼此的间性文化交易则是消弭侨易困境的恒常之道。石黑一雄在全球故事讲述中创生的三重侨易价值维度,即和合共生身份观、义利统一伦理观、互助一体民族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理念相契合。作为跨文化传播的生动例证,石黑一雄从他者共鸣的文化立场呼应、印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当代人类共同的理想设计与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95.
易逝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顾客订单生产模式的需要,以及对供应链层面的市场竞争的依赖.利润模型分析表明,在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供应商具有基于传统销售前的低成本生产模式和基于顾客订单生产的高成本生产模式.后者不但可以满足零售商的紧急订货,还能够通过供应商和零售商合作,通过制定合理的批发价格和回购价格,实现供应链利润的帕累托优化.  相似文献   
96.
对于许多儒家经典文本来说,需要在一个恰当的整体性解释体系中,其文本结构的深层义理才能够得以揭示。《通书》、《中庸》就是这样的经典文本。《通书》与《中庸》在编排次序、义理逻辑结构上存在着严密的对应关系,可以认为《通书》文本完全是依照《中庸》而作。宋儒及后世学者通常认为,《通书》是为了解释《太极图说》或《易传》的思想而作,这种观点并没有完全揭示出周敦颐作《通书》的本意。《通书》在义理上兼有《易》和《中庸》的思想,而文本上的直接依据则是《中庸》,不仅是为了诠释《易》之性理大义,也是为了诠释《中庸》的成德之道,即通过严谨的文本结构隐含地表达儒家成德之道的为学境界次第,再现《中庸》的内在义理。周敦颐首先依据"太极图"发明儒家的性道微言大义,贯通《易》及《中庸》义理,作《太极图说》以诠释《中庸》首章"天命之性",重新建立儒学的本体论及生成论基础;进而作《通书》,以严谨的文本结构诠释《中庸》全部文本,重新建立儒家的成德之教。  相似文献   
97.
在近代中国的救亡潮流中,地位跌落的知识分子在传道心态的支配下,利用现代报刊致力于"以道易世",兴起了"言论报国"的思潮。在这一社会思潮影响之下,胡适加入了《竞业旬报》,积极发表文章进行社会政治批判、文化批判和国民性批判,在现代思想的传播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种把"以道易世"作为终极目标的"言论报国",也让参与其中的知识分子体验到无法承受之重的无奈,而且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传统,也导致当时的言论文章充满了"正义的火气"。  相似文献   
98.
叶隽基于他的侨易学理论构想了一种"二元三维"的世界秩序模型,他认为关键是要在静态的东—西方的二元关系之上建构出一个动态的第三维,借此消解二元对立结构中绝对的主体,而代之以一种变动性的侨易主体,来实现"求同存异""美美与共"的秩序,进而化解文明的冲突.但问题在于如何使变动性的侨易主体与那更为基本的二元构成一种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
陈白沙是广东封建时代著名的的思想家,在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之间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陈白沙学术思想的研究,应该说是广泛而深刻的,学者们围绕陈白沙思想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若干有建设性的见解。对近年来陈白沙的研究作一总结和述评,对推动这项研究的发展,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0.
论沈约的“文章三易”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约在文学批评方面曾提出“四声八病”说和“文章当从三易”说。“四声八病”说即“声律论”,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而“文章三易”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文章三易”说是沈约很重要的一个文学观点--写作诗文要“易见事(事即典故)、易识学、易读诵”,这是文学发展的方向,而“声律论”就是在诗文要“易读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沈约“文章三易”说的提出,是基于他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思索,“文章三易”说对永明文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