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52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2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468篇
社会学   69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西汉末年,刘向父子通过目录学的"类"、"序"特殊途径,正式确立<周易>为六经之首的正统思想学术地位.以<周易>为六经之首所形成的新的排序,不仅是当时经学思潮的影响下各种思想融汇交流的结果,也与孔子及儒家在当时思想领域的地位有很大的关系.既是"子学余绪"的挽歌,又是"独尊儒术"的新章.通过<周易>在六经中地位的变迁,体现当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的思想融合大趋势,并表明了<周易>的形而上学建构才是它的地位在当时产生飞跃的根本原因.这是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长期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2.
本文从课文的教学取向的角度,对建国以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初中语文教科书所选鲁迅作品加以梳理,探讨在不同时期的主要取向及其变迁.从注重情感体验和文学教育两个层面揭示新课标教材鲁迅作品教学取向的进步意义,并由此对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编制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143.
缺失文化底蕴和急于事功是当今花鸟画坛存在的隐忧.湖南画坛"三老" :王憨山、易画境、欧阳笃材,苦追传统数十年,至晚年方各创新路独树一帜,是继承和创新的"样板".继承是创新的出发点,创新是目的.思想、生活、技法是创新的"三大法宝"舍此别无坦途.  相似文献   
144.
《红楼梦》是本百读不厌、百说不厌的书。人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来研究《红楼梦》,就像鲁迅先生说的,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而我看到的,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虚构的小说,有趣的小说。所以我要趣话《红楼梦》。我不是一个一个人物趣话,而是按照《红楼梦》小说本身的走向,从情节发展找最有趣的事件。看看它到底有趣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45.
《社区》2008,(8):4-5
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筒,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抄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板、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  相似文献   
146.
本文分析了《易经》八卦记象符号与“诺苏”先民象形文的形近关系,认为八卦记象符号源于“诺苏”象形文,而且《易经》的认知体系,与“诺苏”先民“四方八位”的认知体系也有内在联系.关于“易”,作者提出“易”即“易人”,亦即古羌戎的一支,而“诺苏”作为古羌戎遗裔之一,似也与“易”有某种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47.
在我国,随着集资入股的出现,按资分配应运而生。在理论界,有的同志从按资分配存在的客观性、合理性和积极作用出发,把它肯定为按劳分配。这是值得商榷的。 所谓按资分配,就是按照入股的资金量,依一定比例去分配企业的收入。从性质上讲,按资分配乃是一种非劳分配,而决不是按劳分配。这是因为: 第一,两种分配所依据的经济条件不相同。 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这就是说,生产条件分配的性质和形式,决定着参加这种生产方式的成员的消费资料的分配性质和形式。按劳分配,只有在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48.
从走马楼吴简看两汉与孙吴的"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汉时期与财政经济政策有关的"调",主要有以下4种用法第一,表示调发、调度;第二,官府出钱采购所需物品,有时也称为"调";第三,作为赋税的泛称,"租调"、"赋调"频繁出现于史籍;第四,表示苛捐杂税.鉴于孙吴赋税的繁重程度及其对东汉赋税制度的保留,鉴于史书中并没有关于孙吴进行类似曹魏那样的赋税改革的明确记载,根据现有简牍资料可以认定,吴调也同样是汉调的延续,而与曹魏的户调不同.吴简中即使有按户或户品征收的调,也仍然属于苛捐杂税.  相似文献   
149.
孙功进 《东岳论丛》2014,(2):102-105
易解丹道是李道纯内丹炼养论的重要特色。李道纯以先天乾坤到后天坎离的丹道"卦变"说符示内丹炼养之基—"药物",以卦气说晓示内丹炼养之时—火候,以取坎填离、三家相见喻示内丹炼养之方—性命混融,构建起较为完备而详明的易学视野下的内丹修炼论,在道教易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0.
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古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传说,一般认为伏羲时代施行《连山》易,黄帝时代施行《归藏》易。《归藏》易的特点是重视坤卦,坤为地、属阴,故《归藏》易是一种贵坤崇阴、重视大地和母性的易学。史前考古文化中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特征性器物与黄帝行《归藏》易崇阴贵坤的传说相吻合,牛河梁遗址晚期遗存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当地原生的以龙纹为特征的红山诸文化碰撞融合而产生的文明火花。牛河梁遗址庙、坛、冢从宏观设计、局部布局、器物造型等各方面都反映出成熟的崇阴贵坤的《归藏》易特征,表现出与黄帝易学传说具有强烈的对应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