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52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2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468篇
社会学   69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71.
书法意象说     
钟明善 《唐都学刊》2008,24(2):92-102
中国书法是用中国人特制的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其本质特征是意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以道、易为核心,吸收了诸子百家思想的精髓,同时融合了外来文化思想的精华,其内涵的主体是道与易.  相似文献   
972.
从抽象的角动量算符的对易子关系出发,利用相应的上升算符和下降算符,直接求解J2和Jx的本征值和共同本征矢,在坐标基中得到轨道角动量算符L2和Lx的共同本征函数.  相似文献   
973.
通过比较<复仇(其二)>与<马可福音>在话语叙述方式、文本结构与意义的表达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认为"耶稣受难"故事在<复仇(其二)>中已由一个神话事件转变为社会历史事件,文本阐释的重点也由宗教意义上的对人类的拯救转变为人性意义上的先觉者对庸众的反抗,从而体现了鲁迅复仇逻辑的价值选择与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974.
国际数学教育科学前沿问题研究中,提出"大众数学"(Mathematics for All)口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一步提出Science for All(大众科学)的口号.本文用浅显的方法,研究小学文化的公民都能学懂的同余原理,公民根据同余原理,自己掌握制作易卦的方法.提高公民生产、生活素质.为西部文化、科学及旅游开发,讲科学,破迷信,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975.
叶斯柏森是世界级的语言学家 ,他的《语法哲学》内容十分丰富。本文概述其主要内容并做简要评论 ,重点评介“三品说”。  相似文献   
976.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上,中华民族很早就开始对世界进行哲学的思考。“易”,就是中国哲学的第一个范畴。由“易”推演出的一套符号系统,就是中国哲学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易”的抽象和“易”的推演本来极其朴实、极其自然,但由于历史尘雾的遮蔽和历代易家的穿凿,致使易和易卦越来越玄。我认为,易、易卦和易的符号之由来,都同周人的天文气象观念有关。如果我们能从周人的圭表及其对日影的观测中去寻求启示,将会真正发现“易”的秘密。  相似文献   
977.
978.
979.
朱平珍 《云梦学刊》2013,34(1):75-82,105
力破旧教育弊端,以图新的现代教育建立的著述目的,不仅体现在鲁迅的译著中,还体现在他创作的诸多涉及到塾师、教师形象和教育的作品中。这些作品在对传统教育方式弊端的批判中,深蕴对新的现代教育方式、方法的呼吁;在对为师者品德和学术水平低下的针砭中,融入对身正学高教育家型的教师的期盼;在对旧教育观念和科举制度的批判中,饱含对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制度的推崇。鲁迅以文学的形式,表达了他对中国教育的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对教育之魂、教师人格及其学术追求,作出诗意的展现,他是内心充满现代教育理想之光的批判者。这些作品可谓是鲁迅作品中的"教育诗",对当代教育和文学创作都有很好的启发、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80.
以曹操为代表的曹氏三父子之乐府诗,是乐府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父子三人的乐府观,因各自经历的不同而各异。曹操的乐府观,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追慕王权而雅好"四品乐",二是力主"依前曲作新歌"。以魏国的"四品乐"替代东汉的"四品乐",为曹丕乐府观的核心之所在。由于"立嫡之争"的失败,远"魏曲"而近"杂曲",则成为曹植乐府观最为本质的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