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97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4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33篇
理论方法论   87篇
综合类   840篇
社会学   115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春秋末期,齐国君主景公患了水气内停病,一直未见好.这天夜里,景公忽然梦见自己和两个太阳搏斗,而且力不能胜,醒来之后担心这是否预示自己死期将近? 第二天早朝,景公对当时的国相晏子说:“昨晚我梦见自己和两个太阳搏斗,而且被打败,我大概快死了吧!”晏子略加思索,说:“请个占梦的来预测一下吧.”景公准许后,晏子就派人用车去接占梦者,而自己站在宫中的小门边迎候.占梦者到后,晏子告诉他景公做梦.占梦者说:“让我先查一下占梦的书,看上面怎么说.”晏子说“不必查了.  相似文献   
32.
戴莉新  李丹莉 《理论界》2013,(1):191-193
在航空院校将职业航空英语作为专业设置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职业航空英语课程设置要建立在对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从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合理性进行考虑和完善。职业航空英语课程设置还应考虑教材的选择、评价体制的完善等诸多方面。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通用英语教学内容以满足学习者未来的职业需求是有必要的;教学模式应采用多种教法融合的方式来提高学习者通用英语和职业航空语言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3.
34.
35.
中国长期农耕经济的熏陶,造就了中国人"依圣托古"的文化心理,这使得经典诠释在社会变迁与文化创新中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也直接引发了中国经典诠释实践的早熟。历史上,在标志着中国诠释实践开端的三传对《春秋》的诠释中,人们对《左传》的诠释,多肯定其"传事"而批判其"不传义"。事实上,《左传》对《春秋》的诠释,是兼具"传事"和"传义"的。在战国社会由贵族政治向君主政治过渡的大背景下,《左传》作者通过从"尊君"到"重礼"的重建,从"尊王"到"民本"的辩证,以及从"灾异"到"尚巫"的复归等对《春秋》的创造性诠释,承担起了社会转型下思想转承和观念重塑的历史使命,也因此而成功地展现了其兼具"传事"与"传义"的创造性诠释风格。  相似文献   
36.
《吉陵春秋》刻意遵照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模型,移植了传统、属于过去的世界的古典文学符号体系,写实意味与难以捉摸的象征意义构成了小说的美学矛盾。小说通过互文、不断重写的文本,重复、循环的时间与事件,呈现出一个神灵死亡、人类堕落的罪恶世界,显示出作者对人世风情的生动还原之外关于罪恶、命运、人类存在深刻、沉重的思考。作者对原乡、古老中国的追寻与人类对救赎希冀交织在一起,最终以文字的异彩作为救赎,展现了亦真亦幻的美学中国。  相似文献   
37.
宋翔凤以为,孔子受命为素王,述《易》、《春秋》之“微言”, “微言”著见于群经之中,更集中体现于《论语》,故宋氏借诠释《论语》而申述《公羊》之张三世、通三统诸义。其三世说在三世异辞与三世进化的基础上特重太平世,以为孔子作《春秋》是为致太平,然不同于传统公羊家“文致太平”之说,而以太平世为实际,已然背离了《公羊》张三世说的基本内涵与意义。其论通三统,虽貌似沿承旧说,但又局限在礼制上说三统,这事实上完全取消了两汉公羊家通三统说中“以《春秋》当新王”这一最核心的观念。故宋氏之公羊学虽不乏有独到创见,但从另一面讲则颇失《公羊》本意。  相似文献   
38.
北宋时期历史著作是以《春秋》所倡导的等级名分为核心内容的礼法原则为基础,突出强调其“尊王攘夷”的思想,并把它作为“史意”的出发点和实现史学明政教、彰世变之社会功用的途径,而且又是通过历史编纂的形式来揭示这一原则的。但同时应看到,由于过分重视史书编纂体例和《春秋》书法,其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9.
春秋时代,在贤臣大夫的谏君行为中,有一种以“臣闻(之)”和其他“自称+闻(之)”等领起的征引现象,可称之为“闻言”。这些“闻言”大多具有常理性质,均是以第三方权威话语的形式出现,实为贤臣大夫试图通过“重提”礼乐社会中的贵族共识,来建构自身话语的权威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而捍卫礼乐制度的政治表述,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向。这种征引现象是三代咨议和谏言传统的衍生,根植于施舍聚民、以家代国式的中国早期国家产生方式。虽因时势与说服对象的不同,征引“闻言”会产生不同效果,而且“闻言”呈现出渐次退场的态势,但其价值并非仅限于当时。作为早已存在的公共话语,“闻言”借由贤臣谏君的特殊场域被“重提”与阐述,加之史官在场载录以及后续整理、保存、传播的助力,明确了其作为公共话语的重要价值,进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经典化,获得了恒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