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4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篇 |
民族学 | 34篇 |
人才学 | 3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38篇 |
理论方法论 | 21篇 |
综合类 | 422篇 |
社会学 | 24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郭玛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1):117-119
昭君出塞是政治使然,但这件事的社会与文化意义更为深远。本文试从诗歌角度来探索与整理唐人在这方面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唐代昭君诗思想继往开来,观点众彩纷呈;赋体、兴体、比体诸体兼备;意象更典型凝练概括性强,意境雄浑宽远蕴藉深厚。 相似文献
82.
83.
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不仅具有以雄壮美、造 型美、意境美、流动美、朴拙美为个性的砂岩峰林 景观美,而且,由于武陵源地处高山峡谷,地理位 置偏僻,交通极为不便,千百年来“养在深闺人未 识”,长期聚居于此的土著人土家族人保持着独特 而美丽的民俗文化。这种民俗文化美主要表现在 服饰工艺美、饮食居住美、婚姻习俗美、传统节日 美和歌舞戏曲美等五个方面。 一、服饰工艺美 在“改土归流”(公元1727—1735年)以前,土 家族男女均穿斓花衣和八幅罗裙,头裹布巾。清代乾隆《永顺府志》载:“土民散处山谷间,男女短 衣跣足,以… 相似文献
84.
陈凡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4):62-66
地戏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表征和丰富的内涵,在屯堡地区的扩展过程中,充当了民族团结重要使者的角色。现代化在促进地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关注并处理好这些问题,有利于屯堡地区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5.
高抬戏又称抬阁,是传统游艺项目,为民间在迎神赛会时巡游表演所用。晏场高抬戏是抬阁的一个种类,主要流传于雅安市雨城区晏场镇。晏场是三江汇聚之地,洪灾频繁,能治水的李冰在这里有着特别的意义,故此每年农历三月三,全镇人将李冰夫妇神像抬至三江寺镇水,六月二十再迎回川主宫。一送一接成为当地盛会,长盛不衰。六月二十的接神仪式尤为隆重,轰动四乡八里,并兼及经贸活动,是晏场镇一年一度难得的群众性文化经贸活动。高抬戏主要展示川剧的人物造型,其扎制技法精妙,高台戏剧人物飘逸灵动,是不可多见的艺术瑰宝。晏场高台戏2011年列入第3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86.
陈日红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Z2):219-220
程蝶衣是李碧华小说《霸王别姬》中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程蝶衣童年时被母亲狠心地卖到戏班,受尽屈辱和苦难,被迫认同女娇娥的旦角身份,并对师兄段小楼产生依恋之情,弥补了失去母爱亲情的失落;成年依靠《霸王别姬》成为名角后更是人戏不分,对师兄的感情从戏内延伸到戏外,对小楼的妻子菊仙感情复杂。在不断的世事动荡中,三人的纠葛纠缠不清,文革中更是阴暗的心理爆发的时候。这是《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基本的心理路线。本文试图分四个阶段细致地分析其心理轨迹,以便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小说的深层次内涵和发掘人性的深度。 相似文献
87.
詹双晖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6(1):42-47
赛会演剧这一古代文化现象在粤东海陆丰地区仍有遗存,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研究发现,海陆丰人文土壤中具有浓郁的世俗宗教特色,赛神庙会是乡社宗族文化的载体,这种文化载体滋生并哺育了白字戏、竹马戏等民间戏剧样式,也使得传统戏剧呈现出浓郁的世俗宗教色彩。这种赛会祭祀戏剧具有不同于文人戏剧、观赏性戏剧的价值标准,它是典型的民间戏剧。 相似文献
88.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
关戏童是潮州的巫术仪式,它通过戏神田元帅降神附体于戏童进行歌舞及戏剧表演,具有一定的娱人功能。萧遥天《潮州戏剧音乐志》认为关戏童是潮剧的鼻祖,吴真《潮剧童伶制探源》主张关戏童是潮剧童伶制的源头;事实上,就关戏童的戏神田元帅和所表演戏的来源看,从关戏童班到潮音戏的演进之路难通。但关戏童作为一种具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演剧,考察其与潮剧的关系,不失为反思巫术仪式向戏剧演化路径论证的绝佳例案。 相似文献
89.
昭君故事的史传书写、民间传说和文人歌咏构成了昭君故事的“历史叙事”。马致远创作《汉宫秋》的时候,对“历史叙事”有吸收,有改造,作了大胆的超越。但他的超越不是随意的,而是从现实的时代要求出发,抓住古与今的契合点,使之既符合艺术规律,又实现借古讽今的目的,成为一部富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悲剧。这一改编的成功给现今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和改编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0.
李桂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2):70-78
作为一部内涵丰厚、文法高超的英雄传奇小说经典,《水浒传》之“互文性” 大致可分三个层面:与其前文本所发生的上行“互文性”,与其大略同期的文本所发生的并行“互文性”,以及与其后文本所发生的下行“互文性”。就上行“互文性” 的情况来看, 《水浒传》的文本来源主要有二:除了对《史记》经典细节的化用,还有对杂剧章法的借用。与《金瓶梅》所发生的并行“互文性”的情况也并非仅仅限于“借树开花”、“借鸡生蛋”,而是二者通过互相点化或戏拟某些经典故事来反讽社会现实。由《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小说派生的力度与强度,我们更感受到它“之所以成为经典” 的文本魅力。从《水浒传》这一经典文本的沿承与传播状态推演开来,可以说一部小说的“互文性” 之强足以成就其“经典性” 之高,或者说一部经典作品的“互文性”与“经典性”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