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2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411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道光以后"聊斋戏"一时大兴,这与其成功的改编方法密不可分。清代"聊斋戏"改编《聊斋志异》的主要方法有:杂糅多篇或借鉴"他山之石";强化戏剧冲突;增加底层生活气息;突出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对"聊斋戏"改编方法的论析不仅有利于探讨"聊斋戏"的艺术魅力,也能给当代戏曲改编短篇小说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2.
朱有燉"偷儿"传奇在水浒故事流变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有燉系明初重要的杂剧作家,其创作的水浒戏在水浒故事流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水浒传》成书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在水浒故事思想嬗变中具有重要的过渡意义;文人参与的热情高涨,水浒戏文人化色彩渐浓;开辟了水浒故事新的传播途径,使得水浒戏开始走向宫廷.  相似文献   
93.
通过分析民勤小曲戏的历史变迁、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总结民勤小曲戏的美学价值、文化承载及推陈出新的思路,探索我国城乡文化的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4.
赛会演剧这一古代文化现象在粤东海陆丰地区仍有遗存,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研究发现,海陆丰人文土壤中具有浓郁的世俗宗教特色,赛神庙会是乡社宗族文化的载体,这种文化载体滋生并哺育了白字戏、竹马戏等民间戏剧样式,也使得传统戏剧呈现出浓郁的世俗宗教色彩。这种赛会祭祀戏剧具有不同于文人戏剧、观赏性戏剧的价值标准,它是典型的民间戏剧。  相似文献   
95.
本文将中国昭君故事与日本谣曲《王昭君》、捷克《汉宫里的背叛》作为主要文本考察对象,通过情节模式、悲剧冲突的比较观照,从而展现出不同语境中同一故事类型的文化实践差异,并以此开拓昭君研究的思路和视野。  相似文献   
96.
在西游故事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大量的说唱文学将玄奘取经故事以及附会于其中的神异奇幻情节流播到民间,为取经故事的流布、演化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西游故事在小说与戏曲这两种体裁领域中不断地扭结发展,共同丰富和完善着取经故事的框架和思想内涵.对西游小说与西游戏在思想内涵上渗透互动进行比较研究,力求探索出西游故事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97.
张净秋 《求是学刊》2012,39(2):124-129
清代宫廷大戏《昇平宝筏》受到小说《西游记》的极大影响,全面继承了《西游记》的整体框架和情节设计,但另一方面《昇平宝筏》对小说局部情节内容、结构层次、人物性格、思想主旨等也进行了改编.其改编策略的形成源于以下四点:戏曲创作实践目的的制约;小说与戏曲叙事上的差异;特殊创作、表演环境的要求;皇帝意志的决定.通过改编,《昇平宝筏》的思想意义更为单纯,表演更加集中,最终成为清代西游戏题材作品中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98.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雄霸荧屏十几载的"包公",2010年以《包青天之七侠五义》再度全新登场后,马不停蹄,再于日前聚首青岛开拍新篇《包青天之碧血丹心》。已在一起拍了600多集"包青天"的"铁三角"金超群、范鸿轩和何家劲,聚首黄岛金超群影视城,大有乐不思蜀的意思。三人中最年轻的何家劲爆料,包夫人每天给三人开小灶做好吃的,边拍戏边吃喝聊天,无比逍遥。面对探班的记者,何家劲笑称,现在"铁三角"成了"铁三饺"了。  相似文献   
99.
义务戏是清末民国时期一种重要的慈善形式,即以义演的方式来筹措善款,帮助公益事业。它涉及的慈善范围很广,包括梨园本行公益、社会公益以及爱国义演等,地理范围也并非仅限于北京一地。北京梨园行义务戏的社会影响极大,公众通过其演出更深入地了解了慈善精神,且在听戏的同时,自身也参与到慈善事业当中;不仅如此,社会上很多机构、组织也都纷纷效仿,以义务戏的方式筹款来兴办慈善公益事业。本文从义务戏的缘起、种类、管理及影响几个方面对近代北京梨园行的义务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0.
五禽戏     
三宝 《老年世界》2013,(24):37-37
五禽戏由5种动作组成,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乌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动作。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