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2篇
社会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与狸猫换太子故事漫长曲折的发展演变相比,无论是"狸猫"情节还是"狸猫换太子"的称谓都是相当年轻的。这一故事最初可划分为以元杂剧《抱妆盒》为源头的忠奸斗争故事系统和以明成化说唱词话《仁宗认母传》为代表的清官公案故事系统。此后二者基于主题上的内在联系及叙事角度上的互补,更在书坊、演出业的推动下实现了融合。在融合演变过程中,戏曲、说唱、小说等不同文体依据自身特性相互吸收和删汰,并在审美趣味、社会时政的多元影响下改写着这个故事。尤其是晚清以来,这一故事在形式多样的舞台上历经创新、拓展,并在当代演出中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其中的得失为当下文艺作品的改编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2.
刘鹏 《云梦学刊》2011,32(5):89-93
史载唐代诗人卢照邻少时曾随"《文选》学"的创始人曹宪受业。考察表明,卢氏的五言和七言诗歌、骚体诗及文章,无论在语词、题材、结构还是意境等层面,均有十分明显且普遍地借鉴《文选》的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93.
傅绍磊 《殷都学刊》2012,33(4):51-55,61
政治利益诉求比政治品格更加深刻地影响士人与二张之间的关系,太子集团成员视二张为影响太子顺利继位的潜在威胁而多反对二张,文学之士因为难以成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势力而多以谄媚的姿态依附二张.  相似文献   
94.
隋唐时期,太子册立主要依据的是西周以来的立嫡以长制度,太子废立的决定权大多时候掌握在皇帝手中,虽然有时受到大臣的支持或反对,但皇帝的意志仍占主导地位。而在隋朝和唐朝前期,对太子人选影响较大的是独孤皇后以及唐高宗时的则天皇后和唐中宗时的韦皇后,唐朝中后期,由于皇权的衰落,太子废立则主要被宦官控制。但这几种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通常是多种因素同时影响着太子的册立。  相似文献   
95.
王韫慧 《经营管理者》2012,(3X):350-350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歌辞;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俗乐,称之为乐府民歌。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也称为乐府诗。  相似文献   
96.
清末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西北回民大起义 ,涌现出了许多风云人物。本文通过河州回民反清斗争中著名的太子寺会战及其他几个战例 ,分析了马占鳌军事谋略从雏形到成熟的形成和实践过程 ,从而对其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胆识和才华以及所起的重要作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7.
圣德太子所颁布的《宪法十七条》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最大,并辅之以道家、佛教思想影响。本文通过对《宪法十七条》的内容分析发现其思想在中国典籍中的出处,探明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智慧。《宪法十七条》对儒道思想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吸收,圣德太子并非完全照搬中国文化,而是通过有意改造使之符合日本政治的需要。本文揭示了早期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只是作为知识性的吸收这一特点,尚未内化成为日本人的价值观念,而且《宪法十七条》并非法律,只是对官吏的道德训诫,缺乏具体的奖罚措施,其强制力和权威性不足。  相似文献   
98.
顾千里作为清代乾隆、嘉庆间的著名学者,在《昭明文选》研究领域有两方面的卓越贡献。一是制订了一份完整而全面的“文选学”研究提纲,二是与彭兆荪共同校勘尤本《文选》,并且撰成《文选考异》这一选学校勘名书,为清代以来在选学界影响甚巨的胡刻本《昭明文选》的刊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
如果单纯从画面质地来说.《夜宴》色对精致绝伦,属典型的“工笔”写实的中国画风格.但整个画面透出的血腥气息却令人不寒而栗。影片刚开始的一场惨烈杀戮似乎已经为整部片子定下了基调.陪太子习武的歌舞伎惨遭厉帝的羽林卫屠戮.在经过腰斩.穿心.破肚等视觉铺垫后.最后一颗带着面具的人头跌落水中.血沫浮起.血色弥漫,看得人几欲窒息。随后杖毙裴洪.内侍监长桥上逼杀羽林卫、雪地救太子.到最后殷隼飞身刺杀婉后.太子挡剑中毒身亡,婉后出其不意横刺殷隼一剑.将他的脑袋像糖葫芦一样串了起来.在这一场接一场的杀戮里.我们甚至能精致地“鉴赏”一枚羽箭的飞行及其穿透人体的过程,能细致入微地看到奔涌的血水。伴随着棍棒、刀剑、箭驽、毒药的使用.抛离的头颅.四溢的鲜血席卷整个视野.可以说冷兵器时代所有惨烈杀戮的形式都能在这部影片里找到。  相似文献   
100.
贾谊记载了在一次"诏置酒飨群臣,召诸子赐食"的高层酒会上,公子胡亥下陛时故意践败群臣履的故事.后世政论家以此作为秦二世胡亥道德批判、秦政批判以及更宽广领域的政治文化分析的对象.或以为"胡亥少习刻薄之教"体现的早期教育的缺失与秦朝行政体系的覆败有直接关系.而秦时文化政策和文化导向的问题,亦使得社会风尚受到影响.汉初重视太子教育,保傅制度得以健全.贾谊的相关论著对于皇族教育的这一历史进步有积极作用.而胡亥故事被贾谊作为反面参照,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