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75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9篇 |
劳动科学 | 43篇 |
民族学 | 163篇 |
人才学 | 54篇 |
人口学 | 162篇 |
丛书文集 | 726篇 |
理论方法论 | 209篇 |
综合类 | 2042篇 |
社会学 | 970篇 |
统计学 | 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451篇 |
2013年 | 257篇 |
2012年 | 229篇 |
2011年 | 365篇 |
2010年 | 409篇 |
2009年 | 317篇 |
2008年 | 343篇 |
2007年 | 276篇 |
2006年 | 214篇 |
2005年 | 246篇 |
2004年 | 204篇 |
2003年 | 161篇 |
2002年 | 147篇 |
2001年 | 159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64.
65.
Research Team of The Social Status Change of Tibetan Women in Nomadic Area Since Democratic Reform 《西藏研究》2010,124(6)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牧区妇女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女性在婚姻、生育、家庭、所受教育、所从事的职业等方面,均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展现出新的政治面貌,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66.
《嫁给谁:新疆阿村维吾尔族妇女婚姻民族志》是一本出色的女性人类学著作和村落民族志作品,总体上有五大特点:倾听来自田野的声音,还原调查对象婚姻生活的事实;女性人类学视角下的民族志,树立撰写超越女性主义的女性人类学民族志范本的典范;撩起性的面纱,性是权力体系下的博弈;基于传统范本的"写文化",包容研究者和调查对象的多重声音;移情与共情,女性人类学学者的温情。 相似文献
67.
回族妇女研究是中国妇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回族已婚妇女婚姻基本状况的实证研究会发现,宁夏农村回族妇女作为穆斯林,她们在婚姻中婚姻的缔结、对婚姻有效性的看法、婚姻满意度等除了与宗教和传统习俗有关系外,其婚姻状况还明显存在着年龄、文化程度、生计方式间的差异。综合来看,目前宁夏农村地区的回族妇女的婚姻自主权较小,婚姻缔结和对婚姻的合法性的看法受传统习俗和宗教的影响,但世俗法律也日渐发挥重要作用;回族妇女中存在早婚的现象,但婚姻关系相对稳固、幸福感较强。 相似文献
68.
于晓琪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3):101-104
本文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适用与妇联工作的思路着手,运用立法技术分析<妇女权益保障法>当前热点问题中的法律适用难点,试图从妇联工作的角度,寻求对策和工作出路.为妇联把握<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立法取向,在当前新形势下切实维护妇女权益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9.
金龙英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353-355
在《紫颜色》中艾丽斯·沃克描述了一位无依无靠的黑人女孩西丽亚在种族歧视尤其是性别歧视中的艰难成长历程。通过分析沃克塑造的男性形象及家庭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黑人女性寻求自身解放,争取平等权利的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影响。通过分析他们的形象,我们可以解读沃克的妇女主义理想,并且探寻实现这一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70.
赵黎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在场域理论视野里,<生死场>揭示的是礼俗社会妇女亚文化圈里的妇女生存经验.前部分揭示的是在超稳定社会结构中女人的身心处境及其文化根源,中间是这种生活状态的简单循环,后部分表现的是超稳定社会结构被打破后女人的极端处境及其反抗的种种可能和结局,前后结构浑然一体.<生死场>还是一个文体探索的超前文本,主要用了有别于经典现实主义的原生态小说、非典型化手法和非情节化技巧.由女性循环视角织成的循环镜像使小说呈现出一幅女人悲惨世界的全息图景,表现了创作主体女性意识和文体意识的觉醒.小说的主角是整体妇女,而王婆是此雁阵结构的主角,她是一位未自觉地向男权社会复仇的幽魂,她的由抗拒宿命而走向宿命的曲折道路,昭示的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礼俗社会妇女的悲剧.萧红以她对女性精神奴役创伤的独特揭示、对妇女如何参与个人与国家的双重解放的深刻思考,而介入了现代文学国民性改造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