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126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343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2008年1月8日,潘长江之女潘阳举行的首张专辑《大道理》发布会,巩汉林和妻子金珠专程前去捧场,并且爆料儿子和潘阳是青梅竹马。在两个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他们和潘长江就互称亲家。  相似文献   
52.
众所周知,我们今天在舞台上、屏幕上看到的小品,是由教学小品发展而来的。原来的教学小品是戏剧院校培养、训练演员的教学手段,目的在于培养表演、导演人员观察生活,理解生活,敏锐捕捉生活的本领。演员要根据生活的逻辑,来组织人物的有机行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语言只是即兴式的表演,对生活显然缺乏提炼与加工,然而却因为更接近生活原型而显得很鲜活。现在的舞台演出小品既然是由教学小品发展而来的,就必然有教学小品的遗传基因,即短小精悍、机敏风趣而又贴近生活。在舞台实践中,小品又经过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丰富,在反映生活、贴近生活、贴近观众方面,力求揭示生活真谛,展现生活本质,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因而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不了解小品的发展由来及其特点,要想在小品的人物表演方面有所建树,最终成为一名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优秀小品演员,几乎是痴人说梦,画饼充饥。  相似文献   
53.
中晚唐盛极一时的咏史诗发展到晚唐后期,逐渐形成一些固定的套路。当咏史诗日渐失去其活泼的诗思与多样化的风格时,咏史赋却借助其文体优势,宛转敷演,唱叹多情,回归于诗,完成了富于积极意义的嬗变。  相似文献   
54.
居住区室外环境规划的关键,就是以人为本,把人与所处的物质环境--建筑群体、交通设施、绿化设施、小品设施、保障设施等联系起来,以生态的室外环境取代传统的室外环境,力求达到一个布局合理、用地经济、生活方便、功能完善、便于管理、环境优美的室外健康环境。  相似文献   
55.
词最重要的部分是词境。作为晚唐“花间派”的鼻祖,同时也是整个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温庭筠的词境与其他婉约词人的词境稍有不同。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相比,温庭筠和同时代的韦庄更喜欢以春天作为词的季节背景;温庭筠更喜欢以画楼闺阁作为主人公活动的舞台;温庭筠词的抒情主人公几乎都是曼妙的女子;温庭筠词的意象比较密集,同时意象与意象之间跳跃比较大;温庭筠比较注重辞藻和设色,尤其喜欢用色彩鲜明、饱满的词。以上诸种要素,使温庭筠的词境相对于其他婉约词人,更香艳温暖,也更繁缛富丽。  相似文献   
56.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尝试,切身体验了其中的欣喜与困惑。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中有一个关于狼的专题学习,就这个专题我组织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狼>专题》。我大致进行了这样的安排:1、自由组合,5人为一组;2、各组收集整理交流信息;3、设计汇报方案;综合活动汇报。  相似文献   
57.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作总集。它收录了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至后蜀后祖广政三年(940年)间十八位作家的词作,共五百首,由后蜀赵崇祚编选,欧阳炯作序。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称《花间集》之作为"依声填词之祖"。此书出自有闲文人之手,内容多为绮错香艳,这也是它多年来  相似文献   
58.
边塞诗作为唐诗中的一株奇葩 ,历来备受人们青睐。它在唐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 ,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繁荣、衰落乃至日渐沉寂的过程。人们对边塞诗的关注 ,往往着眼于初唐、盛唐和中唐时期 ,留连于盛唐明郎壮大的气势和中唐哀怨幽婉的意蕴 ,而对边塞诗在晚唐的回响、余韵乃至沉寂的原因却大多忽略或漠视。其实 ,晚唐边塞诗在衰落和消亡的过程中 ,也留下了它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59.
张德建 《中州学刊》2006,(1):224-227
陈继儒是解读晚明文化的一把钥匙。他调合狂放恣肆与隐居自适、冷眼觑人与热肠报国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从而建构了一种平逸淡雅的人格风貌。他不弃世不厌世,冷眼与热肠相互为用。以自我为中心的快乐主义精神是他人格魅力的根本所在,在晚明产生了广泛的吸引力;他所编纂出版的小品风靡于世,成为时代文化潮流的引领者,也造就了他山林领袖的地位。然而,这毕竟是一种封建社会末世的名士风度。  相似文献   
60.
诗人许浑生卒年新说及晚唐两许浑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在庆  高玮 《中州学刊》2007,(6):193-197
诗人许浑的生卒年有生于贞元四年卒于咸通二年或稍后的新说。但这种新说的根据尚需认真考辨。张祜诗中的"五十我无闻"句中之"我"乃自指,"五十"非指许浑的年龄,不能以此推出许浑的生年;而顾陶的《唐诗类选后序》作于大中十年而非约咸通三年前后,故不能以此文撰于咸通三年前后论断许浑、杜牧等人的卒年;考订《新唐书.宣宗纪》,认为其中刘皋被杀于大中十二年三月的时间记载有误,故不能据此而论定许浑卒于大中十二年三月之后;《吴越备史》中的侍御史、卫尉卿许浑,并非诗人许浑;晚唐有两许浑,不能将侍御史许浑的事迹作为考证诗人许浑卒年的考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