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4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84篇
民族学   63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007篇
理论方法论   119篇
综合类   1584篇
社会学   83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文利用527件清代刑科题本中关于服制命案的材料,尝试勾勒十八世纪小农家庭的大致轮廓,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于小农家庭经济的新解释。本文的结论是:即使在号称盛世的雍乾时期,小农家庭仍然在生存经济之中苦苦挣扎;在面对人口压力而"内卷化"的小农家庭经济中,恰亚诺夫的家庭人口周期理论的解释力是有限的;同时,江南一带童养媳现象要比华北远为普遍,可能是因为长江流域的女性在小农家庭经济中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22.
晚清时期是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向中华近代廉洁文化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等一批封建廉吏极力倡导清廉俭朴勘政之风气,忠实践履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基本要求,并开始把它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联系起来,赋予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以新的时代内容,为实现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向中华近代廉洁文化的转型搭建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23.
晚清时期,黄河下游的山东频受黄河水灾,特别是1855年黄河改道山东入海后,黄河水灾频仍.黄河水灾导致晚清山东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社会矛盾激化,沿黄地区民众的文化教育水平下降,居住习俗深受影响,并出现河神信仰盛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4.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从服饰的变化开始的。晚清时期,剪发、易服、戒缠足的发难及其历经磨难终有成的艰辛历程,不仅冲击了衣冠之治的古代服饰文化传统,而且也开启了中国服饰乃至生活方式近代化变革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5.
西方社会救助思想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与支持、中国近代工业出现和社会救助事业发展需要等因素促使晚清社会救助方式出现了"教养并重"的改革.此次改革具有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政府大力支持,先试验后推广,注重保护民众改革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提高了救助对象的谋生能力,提高了社会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126.
刘晓莉 《兰州学刊》2008,(7):158-161
作为晚清早期的驻英公使,薛福成在出使之前,其外务历练和见识已颇为不凡。在“马嘉理”案件中析形势,定策略,使案件“及时议结”;及时抵制了朝中任赫德为中国“总海防司”之议,防止了中国应有主权的外溢;定计速平朝鲜乱事,使日本“无所逞其志”;亲自部署和指挥浙东抗法战役,打击了法军的嚣张气焰,其丰厚的外务历练和闳远见识维护了中国应有的权益,并构成了他被举荐为驻外公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7.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已亥杂诗>).龚自珍这位给"天"诊病的晚清思想家,在道光时代,可能是看得最远的中国人.当满朝文武还沉浸在"超汉迈唐"的盛世幻想中,他已经看到了其中的腐败,大清帝国已像春天的橘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龚自珍位卑言轻,纵是忧国忧民,也都被认为是一个文人不得意的牢骚罢了.他悲怆地呼喊几声,应者寥寥;但他犀利的批判思想,恰如一道闪光,横空出世,仿佛给患病的帝国开出一剂猛药.这剂药能改变"万马齐暗究可哀"的世局吗?  相似文献   
128.
赵炎才 《新疆社会科学》2008,101(3):116-121
清末民初伦理道德历史嬗变虽涉及面甚广,但主要体现为道德救世与伦理重构.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嬗变源于诸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晚清严峻社会现实的强烈呼唤、传统文化活力的自然外现、西方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东方近邻日本的刺激与启示、中外近代文化交流逐步深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9.
女务外学:晚明妇女的名士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的妇女生活开始出现一些新的转向,诸如妇女不务女红,只好诗书。闺房之中,都无针线箱,但有图书箧。而闺秀吟诗与名媛念佛现象的出现,更是女务外学的典型例子。至于妇女不安于闺房,而是外出与文人士大夫交往,或者刻意模仿文人的生活习气,追求名士一般有致生活的风气,无不都是当时妇女名士化倾向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0.
晚清是中国近代小说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创造了一个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公共话语空间",①用以宣传启蒙价值.文学之"美"在商业之"利"和启蒙之"用"的夹击下被消解殆尽的同时,却也一并"塑造"了晚清小说的基本面貌,而它们的共同指向只有一个--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