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4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84篇
民族学   63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007篇
理论方法论   119篇
综合类   1584篇
社会学   83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清中叶鼎盛时期著名诗人、史学家--赵翼虽出身贫寒,晚年却福禄寿三者俱全.其一生尽管平凡,但又有人生坎坷中的忧生痛苦和经世泽民思想带来的忧世苦恼.赵翼懂得化解,寻找到自己独特的解脱方式:在实际行动中减缓、在"真性情"中消解和在"自得之趣"中超越他的忧生忧世的痛苦.这一价值取向,成就了他性灵派副将和与袁枚、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的美名.  相似文献   
782.
晚清时期,在中国东北的某些基督教士干尽坏事,引起官绅士民的普遍抗争,从而爆发百余起教案.由于人口、气候、民族、战争诸因素,使东北教案呈现出开始晚、数量少、以民教经济纠纷案和毁堂案为主,以及战争引发教案高潮等特点.  相似文献   
783.
清末谴责小说在讽刺社会、警醒世人方面曾经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人们认识腐朽黑暗的官场和晚清浇漓的世风也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存在的弊端和作家思想的局限,限制了它的继续发展,因此,晚清谴责小说在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暴露了它无法克服的弊端和自身存在的大量缺点.在晚清民初社会急剧动荡的转型时期,由于作家们不能跟上时代步伐转变创作思路和理念,也由于他们自己的阶级归属和价值取向之局限,使晚清谴责小说走向了消亡.  相似文献   
784.
1911年,清政府颁布了《大清民律草案》,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民法典,它揭开了中国民法近代化的序幕。本文主要对晚清民法改革的背景、《大清民律草案》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及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785.
晚清时期,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传统意识形态崩溃,接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的现代知识分子试图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念来改变中国的命运,求新、求变成为时代的中心话语.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又形成了知识分子的躁进心态.在这过程中,缘于英国、盛行于日本的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政治小说进入了中国政治活动者的视野,适应了清末人们的社会心态,成为晚清小说创作的第一个主潮.  相似文献   
786.
晚明时期,朝廷内部日益激烈的党争,成为晚明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中心主题.党争是明朝衰败直至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成书于清顺治年间的《樵史通俗演义》,是以记叙晚明历史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党争是其有意识反映的重要主题.《樵史通俗演义》描述明代党争过程全面而详细,评价党争的态度相对客观而公正.尽管该书在史实叙述中存在着一些偏颇和失实之处,但在反映晚明党争方面堪称是一部全景式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787.
张卫华 《职业时空》2012,(11):31-32,34
针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传统的《清筛车的构造》课程教学模式与手段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以清筛车的构造为典型案例,掌握轨道养护设备和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的应用、维修、保养维护方面的技能。  相似文献   
788.
从古今《千家诗》选本对南宋诗人高翥《清明日对酒》一诗的不同态度出发 ,重新诠释了该诗的具体内容。主要是结合宋代的社会实际状况 ,将诗人描绘的社会现象放到历史的具体环境中加以考察。同时也抉发了蕴藏在诗句中的诗人对社会现实尤其是理学观念的反思和批判 ,并对该诗的思想价值做了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789.
麦都思及其早期中文史地著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初来华的英国传教士麦都思撰有三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中文史地著述。《地理便童略传》是新教传教士所编写的第一部面世的汉文地理学通论 ;《咬吧总论》是晚清来华外国传教士所编写第一部中文外国区域地志 ;《东西史记和合》不仅是 1 9世纪问世的第一部中西比较的编年体史书 ,可能也是有史以来第一部东西比较历史的著述。麦都思在这三部文献中不仅给中国人带来了西方有关世界地理、区域地理和西方历史的常识 ,而且还注意在这些中文著述中对中国文献加以利用和吸收 ,使这三部文献不仅在一般西学史地知识的介绍方面 ,而且在早期汉学研究方面 ,也显示了它们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790.
晚清湖广督府在汉口市场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湖广督府(1890—1911)是汉口市场发展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制定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大推动了汉口市场的发展,成为国内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埠。尽管晚清胡广督府的政策措施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但其成功促成汉口繁荣的种种举措,特别是其主动转变政府职能,仍不乏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