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3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56篇 |
劳动科学 | 5篇 |
民族学 | 1篇 |
人才学 | 37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72篇 |
理论方法论 | 24篇 |
综合类 | 176篇 |
社会学 | 69篇 |
统计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61.
积极稳妥地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并促进社会进步是一个全球性挑战。智能技术与全球化大生产带来的机器与人竞争、工资在全球范围内竞争等问题可能会在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导致工人低工资并在长期内处于仅能糊口水平,使得工人阶级陷入一种“悖论性贫困”状态。智能化和全球化及由此带来的阶级固化和阶级不平等深化,导致社会流动性消失,可能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稳定。无条件基本收入(UBI)作为一种应对日益加剧的不平等以及智能化可能引发的大规模失业和工资长期低位化问题的政策工具而备受关注,其在发达国家被视为应对智能化引起的就业结构挑战和改善现有社会福利制度的工具,在部分发展中国家被视为一种渐进性的减贫政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相对贫困治理将成为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挑战。因此,有必要在中国倡导以渐进方式建立无条件基本收入制度,以减少社会不平等,推动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并通过实施无条件基本收入项目为国际相关进展贡献“中国经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462.
老旧小区如何焕发青春,让居民同步享受幸福生活?这个难题如今在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找到了答案。团结湖街道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辖区面积小,只有1.23平方公里,但人口却多达6.4万人,老龄化严重(老龄人口比例高于25%)。在有限的财力和基础设施老化的情况下,如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463.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
新工业时代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离开网络化智能化的工具,人们不可能进行生产和生活。所以,新工业时代是一个由信息化主导和驱动的时代,我们进行新工业革命,首要的任务就是大力推进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到2050年,我们要建立起高速度高质量广泛存在的网络,实现社会高度网络化,实现物质网络、能量网络、信息网络的一体化。同时,我们还要制造高性能的新一代智能机器,要广泛实现智能化,如家居智能化、汽车智能化、飞机智能化、工厂智能化、社区智能化、城市智能化等。 相似文献
464.
楼宇/建筑智能化技术专业课教材是培养建筑智能化人才平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自动化学院在楼宇/建筑智能化技术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的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65.
466.
467.
楼宇智能化技术实验室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自动化学院楼宇智能化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对该类实验室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侧重讨论实验系统的构建原则、总体方案的设计及典型子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468.
从机理和实证两方面探究智能化对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理分析表明:智能化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改进生产制造模式,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以及改变需求结构促进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智能化对制造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明显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在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高和水平低的地区,智能化都对其合理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制造业结构高度化水平高的地区,智能化对其高度化的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69.
新型数字社会形态的构建及其持续崛起,为智能化舆情资源的流通提供了庞大市场。同时,智能化舆情因其对政治系统的作用力、对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力而与意识形态安全息息相关,可能会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增加不良意识形态的社会显示度并可能诱发数字殖民风险、在微舆论场中导致群体情感的极化效应并容易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等风险。然而,智能化舆情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过程呈现出较为鲜明的资本逻辑、技术逻辑和情感逻辑,且基本贯穿于智能化舆情和意识形态资源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因此,应在对智能化舆情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逻辑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优化“元治理”格局并以制度完善抑制不良资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力度、强化社会心态治理效能并提升用户群体负面情绪的疏导效果等治理策略,将有助于探索有效治理智能化舆情风险并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水平的善治良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