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77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35篇
理论方法论   64篇
综合类   563篇
社会学   19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性死亡”事件对当事人、网络空间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了莫大危害。“社会性死亡”现象的祛蔽,其实绕不开对于“为何”“缘何”“何果”“何为”四大问题的依次追问。其中,“为何”指向“社会性死亡”现象的本质探寻,“缘何”关乎“社会性死亡”现象的机理揭示,“何果”涉及“社会性死亡”现象的作用剖析,“何为”则聚焦“社会性死亡”现象的防治举措。四者既体现了“社会性死亡”现象研究依次递进的逻辑进路,又因应了对其进行理论探析与现实应对的统一。  相似文献   
992.
文章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框架,以微博热搜话题中的文本语篇为语料,采取定性研究方法分析网络语言暴力的语言表现形式,并探讨暴力语言转为语言暴力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网络语言暴力在语言表现形式上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主要表现为谐音、人称降级、语言混用、表情符号、骂詈语、负面修饰、污名化指称等。暴力语言演化为语言暴力的方式主要有负面身份标记、固化消极属性、群体身份关联,当有限的话语资源被进一步压缩后,暴力语言会向语言暴力演化。  相似文献   
993.
网络暴力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内生性视角看,网络暴力产生的根源在于施暴者“失常”的从众心理,目击者作为局外人的冷眼旁观,受害者消极被动的鸵鸟心态。从外生性视角看,网络暴力的产生源于网民缺乏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部分自媒体平台经营者的利欲熏心,网络监管的滞后等。  相似文献   
994.
和平学是一个相对新兴和发展中的学科。从研究角度而言,和平学主要起源于欧洲国家,但大部分和平学课程却首先出现在美国。冷战后期,美国的和平学课程主要关注结构性、家庭和社会内部暴力问题。和平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和社会关系,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其价值基础和行动目的就是替代暴力。和平学的研究面临各种挑战,主要包括:关于和平的定义过分模糊;行政方面的支持不够;和平学还遭到政治偏见的批评。和平学有助于政治和经济政策的变化,为了促进这样的一个长时期的根本变化,需要营造一种和平的文化。  相似文献   
995.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人肉搜索在互联网上日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并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肉搜索现象颇受争议,反对派认为其侵犯了人们的隐私权、名誉权,而且充满了网络暴力,支持派则认为人肉搜索事件是公共事件,网民享有知情权,并不侵犯事件当事人的隐私权、名誉权,更不是网络暴力。事实上,人肉搜索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道德舆论形式,它直接指向具有善恶、正邪、荣辱等道德评价性质的道德现象,促进当代青年社会参与的公共空间的构建。这些在互联网上公开的道德现象往往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人肉搜索机制有利于查清它们的真相,并形成相对一致的道德共识,通过对该道德现象进行道德评价,从而实现谴责、制约、监督和引导当事人实施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996.
情感结构是雷蒙德·威廉斯文化理论中最重要、最核心,也是最具独创性的概念,本文对这一概念及一系列相关的文化术语进行了一个比较研究,这些术语包括:弗洛姆的社会性格、布迪厄的习性、戈德曼的世界观.这种比较的目的是在更广阔的理论图景中描绘威廉斯的"情感结构"的特征,以便加深对这一概念以及其他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997.
道德暴力是打着道德的幌子实施的非道德言语或行为,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非道德目的,本质上是一种强人所难的精神强暴,具有主体意识的自我性、行为的盲目性与从众性,以及行为后果的隐蔽性等特点,其产生既有个体原因也有社会根源。预防措施在于培育社会公众理性的道德观、强化互联网等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优化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98.
新兴宗教是有别于正统教会的非传统宗教团体,与现实社会秩序存在种种张力,与之相关的冲突及暴力事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学术界探究了NRM与外部世界如政府权威间的张力、冲突与相互作用的机制,为考察NRM与社会组织之间对抗的复杂性提供了解释框架。大卫·布罗姆利等人注重分析NRM"组织的"动态性,采用"资源动员"模式解释了NRM及反运动组织的关系,认为NRM暴力事件首先是一种集体暴力,批判了NRM具有暴力倾向的社会观念"迷思",提出了解释NRM暴力事件的"戏剧结局"范式。  相似文献   
999.
罗威廉所著《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细致描述了从元朝末年到抗战初期麻城县经历的种种暴力事件,从地理环境、政治文化、阶级结构等方面探讨了暴力的社会生态。作为一部"小地方"、"长时段"的"大历史",该书既继承年鉴学派探讨长程社会变迁的优良传统,又借鉴了新文化史注重意义解读和故事讲述的研究取向,堪称西方中国研究的一部经典之作。书中对大众文化和集体记忆的精彩论述,对国家与社会框架的重新检视,都值得研究者反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在西方美学的三个重要时期,很多学者对暴力审美问题均有涉及,主要观点有:暴力如果以善的名义出场或以善的名义存在,暴力便具有审美价值;暴力的形式可以与其反映的政治、道德的内容分离,可以单独被欣赏;虚拟中的暴力或与观众保持远距离的暴力,也是可以被欣赏的;美无处不在,任何事物都具有审美价值,暴力也不例外。这些观点对现在正确认识暴力审美问题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