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42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2篇 |
劳动科学 | 11篇 |
民族学 | 20篇 |
人才学 | 34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447篇 |
理论方法论 | 113篇 |
综合类 | 1126篇 |
社会学 | 297篇 |
统计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184篇 |
2013年 | 116篇 |
2012年 | 141篇 |
2011年 | 176篇 |
2010年 | 166篇 |
2009年 | 189篇 |
2008年 | 204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17篇 |
2005年 | 106篇 |
2004年 | 73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02年6月22日下午6点多钟,湖南省汽配厂宿舍区像往常一样,一片平静祥和的气氛。突然,从7栋2单元3楼传来一声声叫喊:“杀人啦!快来人啊!”惊慌的人们赶到现场时,汽配厂69岁的退休职工刘文彬浑身是血,挣扎着向人诉说:“你们来评评理……”话没说完就倒在了妻子的怀里。大家一阵慌张,将刘文彬送到医院时,他却因利刃刺破肝脏导致大出血而死亡。 相似文献
82.
颜志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2(5):104-110
在举世谤议下,郭嵩焘对士大夫的群议行为展开反思。他认为在群议中,正确的少数人受到错误的多数人的攻击,群议成为压迫性力量,四种原因导致群议恶风的产生。
郭氏的群议观与其言语观有密切关系。他认为君主应制止群议,大臣不应卷入群议,言官当废。郭氏带着对群议的思考去考察西方政治制度,认为君德、两党制是英国政论风气良
好的原因,多党制导致法国政坛议论纷繁。 相似文献
83.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43-48
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游戏的兴起,网游界出现了侠文化的最新形态——武侠网游。武侠网游是一种暴力文本,而在暴力文本背后则是一套暴力生产逻辑,用以支配和控制玩家的暴力行为。为了消除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武侠网游通过虚拟化、美学化、正当化和规则化来消解暴力逻辑,化解暴力效应,约束暴力行为,避免暴力滥用。但是武侠网游对暴力的消解终究是非常有限的,原因是游戏官方不是真的要消解暴力,而是通过操控暴力为其获取长远的商业利益。所以,商业化运营的武侠网游不可能真正解决暴力问题,由此带来的是对侠文化精神层面的严重破坏,从而使得武侠网游在根本上背叛了侠文化。 相似文献
84.
“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应对——基于风险社会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暴力”是网络技术风险与网下社会风险经由网络行为主体的交互行动而发生交叠,继而可能致使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受损的一系列网络失范行为.它的产生,主要涉及网络技术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及网民群体结构三个风险源:网络技术的风险特性是催生网络暴力的潜在根源;社会转型过程中风险的无序释放是催生网络暴力的现实动因;网民群体年轻化的结构特点和泛道德化的文化心理是催生网络暴力的重要因素.应对网络暴力的关键在于,通过建构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以减少各类风险发生交叠、共振的频率. 相似文献
85.
86.
蒋小琴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4):101-102
日常作文教学始于小学三年级。对于在学业上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感受力、表达力、观察力、描写力等等都是非常有限的。如何依托课内单元的命题作文来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我手写我心”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呢?我想,立足于课堂,(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87.
88.
欲望是才能的动力、才能是实现欲望的工具。欲望可以无限大,而才能却不能无限大。犯罪动机是欲望和才能相互矛盾的结果。并且,这种矛盾是先天的,是永远存在的。人类只有用理性使其趋于同步,引导这两个同处于人体中的因素彼此攀缘上升,才会减少犯罪动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89.
90.
随着恶性网络暴力事件不断见诸媒体报道,如何依法有效治理网络暴力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当前已确立的网络暴力公私合作治理模式,既存在私主体与公共部门的主体混合,也存在行政监管与犯罪风险防控的职能混合,属于“混合治理体制”。在网络暴力治理领域确立此种模式,有利于弥补现行法律规制效果的不足,还能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事前自主合规方向,具有充分的现实需求。但是,若以比例原则审查,此种公私合作治理模式存在目的识别挑战与手段合目的性缺陷的体系风险。可调整对网络暴力的“零容忍”态度,将合理分配网络暴力风险作为公私合作治理模式的目标,以辅助性原则与明确性原则指导网络服务提供者确立网络暴力专项合规计划,以有效衔接平台技术治理与法律治理并构建事前自主合规与事后强制合规阶段的有效性审查与底线保障机制,实现对网络暴力公私合作治理模式的合理调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