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马街书会溯源长,负鼓携琴汇现场。说古论今依旧事,万人空巷看兰芳。"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河南宝丰马街书会,是民间说唱艺人展示才艺的大戏台,也是老百姓同欢的盛会。随着时代发展,在多元文化冲击、大众娱乐盛行的今天,马街书会在种种隐忧之下依然繁荣。今年的马街书会上,说书艺人络绎不绝,百姓观众人头攒动,田野里的说书艺人用他们对艺术执著的爱,倔强地守候着这种繁荣。  相似文献   
12.
朱彝尊是清代诗词大家,浙西词派的初祖。他的词,据《曝书亭集》(康熙四十七年刊本)所收,共一百九十七调,五百一十五首。本文拟就是《蕃锦集》与唐诗的渊源谈谈自己的心得,以就教于方家。 《蕃锦集》共收词一百零九首,全部是采融唐人诗句的集句词。一般都具有“脱口而出,运用自如,无凑泊之痕,有生动之趣”(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引)的特色。尽管采融词句入词的写作方法,宋、明以来已有王安石、苏轼以及刘基等人为之,而数量多达百余首  相似文献   
13.
胡集书会为我国两大传统书会之一,至今至少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历史上,胡集书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与其所依靠的乡村大集胡家集密切相关.此外,在胡集书会的具体运行、实践过程中,亦不可避免受到胡家集这一乡村市集的影响,如写书村落的分布范围、下村艺人的表演周期等,而这都表现出传统乡村市集或者说演出市场对胡集书会的巨大影响力.因此,今天胡集书会要想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改革演出内容与表演形式以适应乡村民众的娱乐需求乃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在山东省平原县一农户家里,住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孙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带着他的小孙子,摇头晃脑地读着《诗经》《春秋》《三国志》等古籍,书声琅琅。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你一样读《道德经》,但是不知怎么回事,我都猜不透那里面的意思。有时,我似乎理解了一丁点儿,可是一合上书,脑袋中又立刻忘记了。这样去读这些书会有什么收获呢?"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越来越大,马街书会为国务院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了各界的关注。马街书会作为留存至今的非物质文化,不仅仅作为"遗产"存在,更具有现代性意义上的重塑,尤其是在形式、内容,教育作用以及影响力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元代前期,出现了诗社与书会这两类在价值取向上有着明显分野的知识分子群体。面对时代巨变,诗社知识分子无所适从,他们心头笼罩着巨大的失落和幻灭的情绪,因而希冀退避到传统价值体系中去寻觅粕神支柱。书会知识分子却能从以为官从政为核心的狭小生存空间脱壳而出,迈步更广阔的生活。价值取向的分野亦导致了不同的创作局面。诗社诗人的创作仍不脱孤芳自赏,洁身自爱的窠臼;书会知识分子则与民间艺人相结合,创造出元代杂剧及散曲创作的辉煌局面。  相似文献   
17.
宋代的馆阁号称蓬山藏室和育才之府,因其地位的非同寻常,故其曝书活动亦倍受关注.期间文士纵观馆库秘书,以知图籍之富;朝延安排旨酒佳馔,以见崇儒之盛;帝王传赐典册翰墨,以宣惠爱之深;文人赋咏题名,尽显风雅.宋代馆阁曝书活动的文化意义在于:提倡文治,优宠儒臣;促进了宋人的翰墨风流;加强了文人的集团性、群体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地政府倾力打造的文化品牌,马街书会的产业化开发力度更大,胡集书会则表现出公益化、公共化的发展模式。两相比照,摒弃书会经济属性的政府保护有一些不足,但过分商业化、产业化开发也不足取。在当代书会生命力日趋脆弱的情境下,我们应正视书会的多重属性,顺应书会发展规律,多方合力,共同推动书会进入良性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9.
自王国维提出"科举废而杂剧兴"的看法,学界对元代戏曲与科举制度间的关系多作反向理解。然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制度,元代科举与戏曲间的关系也可做正面解读:元代"以曲取士"说可以从国家、民间两个层面的文化活动加以理解,国家科举选人虽未将"曲"作为标准,民间文学社团确曾以"曲"等第高下,是元代前期科举废黜背景下的一种"另类科举",对书会才人、曲中状元等称号的历史文化内涵由此也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梳理元代戏曲中有关科举的知识与理解,可以发现,元代的南戏比杂剧中有更多涉及的科举内容,这一情形与南北二地受科举影响的深浅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高宏 《船山学刊》2009,(2):63-65
夏秋曝晒图书,以去蠹防虫蛀霉变,是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的保护图书的方法。至宋代。由君臣们去馆阁观书逐渐演变为一年一度有组织的“岁于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谏官、御史及待制以上官毕赴”的曝书会,成为图书展览会性质的文化盛会。从一个侧面使我们看到宋代文化形态的绚丽斑斓、丰富多彩,感受到宋代社会浓厚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