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7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7篇
丛书文集   160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460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王路平  石祥建  Wang Keyou 《孔学堂》2023,(4):65-88+168-180
李渭从叩问“本心”到“毋意为宗”(毋意为功),把成为“圣人(仁)”当作人生最高的追求,走出了求仁、学仁、识仁、为仁、归仁的为学路径,其心学思想可以归纳为必为圣人、求仁为宗、毋意为功、先行为用、中和为境五个部分。以“毋意”统摄求仁、学仁、识仁、为仁、归仁,认为“毋意,千古圣贤学脉”,“识此之谓识仁,闻此之谓闻道”,故“毋意为宗”的工夫论是李渭最具特色的心学思想。本文从李渭的人格理想、道德本体、体认工夫、致用境界等方面对其心学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3.
孔子首先是一个好学者,一个成功的学习者,而后才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孔子的学习思想可以用“好学”来概括。孔子“好学”的精义在“求道”。孔子是渊博的学者、仁爱的教者和真诚的长者,是伟大的老师,善于将知识转化为魅力,善于引导人通过学习知识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24.
旅游推动各民族广泛交流、跨区域流动,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坡月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候鸟人”被巴马长寿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所吸引,到此进行居家式康养旅游,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村中城”现象。“候鸟人”与当地壮、汉、瑶等各民族通过“在一起”实现了空间互嵌与融入、经济互利与互惠、文化共享与共建和情感认同与归属,在生态与生命之中找到了交融的共同性,使坡月村逐渐发展形成交融共生的民族互嵌社区,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一个生动范例。  相似文献   
25.
唐代士人的社会心态与隐逸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逸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它对中国社会文化特别是士人文化心理建构有着深远的影响。唐代隐逸风气兴盛,对其历史嬗变的研究,是深入了解唐代文人的行为心态、人格理想以及价值取向的不可或缺的内容,而且对其递嬗缘由的追问,也是深入剖析唐代社会政治和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层面。概而言之,初唐承继魏晋隐逸遗风,盛唐在隐逸中贯注入世因素,中唐淡化了士人的担当精神,晚唐以隐居避祸全身。  相似文献   
26.
《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是一部从文本解释学视角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力作。首先,作者溯源求本:十分认真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精心解读过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同时在对文本进行精耕细作中,洞观底蕴———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思想与方法论上的异质性和一些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和理论构架;其次,甄别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思想理路与文本“症候”,建构全新深度解读研究范式,把握他们思想的理论逻辑、言说者的语境、理论旨趣和面对的“问题式”;再者,超越了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经典文本具有“在手状态”的现成性,进而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蕴涵的多重思维向度及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7.
本体诗歌翻译理论主要探讨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关系。译文与原文应该达到形似还是神似,译者应该求真还是求美,这是翻译界一直争论的话题。按照“形似与神似,求真与求美”的关系来分析江枫先生对艾米莉·狄金森的两首诗歌“暴风雨夜”和“篱笆那边”的翻译,可以看出,标点符号、遣词、诗歌的韵式和诗人的创作风格等方面体现了江枫译文的特点和风格:译文选词简单但富有张力,行文简约而内敛,与原诗风格颇似;但由于过于追求简约而稍显生硬和晦涩。总之,江枫的译文是形似与神似结合的典范,体现其“形似而后神似”的主张以及“简约而忠实”的风格,但并未完全实现“求真与求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8.
与UCP(《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配套使用的eUCP(《〈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电子交单补充规则》)是国际贸易无纸化演变的必然产物。eUCP虽不十分成熟,但已前瞻性地引领了未来的信用证电子交单的规范。eUCP在电子交单、电子审单的诸多法律方面,如责任承担、实际操作性、正本唯一性、新增业务主体地位等,还有待与商业实践逐步契合。我国信用证电子交单实践方兴未艾,各方已积极运作,务实地积极回应了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29.
量刑建议权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量刑建议权是一种基于刑罚请求权的司法请求权,是公诉权的下位权能。合宪性与合法性、法的发展、人权保障以及现代刑事诉讼原理是量刑建议权的理论基础。量刑建议权的本体价值是实现刑事诉讼价值目标的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目的价值是追求诉讼经济与司法效率。  相似文献   
30.
市面上对智能社会副产品的焦虑声不绝于耳。仅从形式上去讨论很难抓住这些焦虑的要害。在哲学上解决这些焦虑的备选方案不妨从主体问题说起。首先,大数据革命对现有思维或心智架构提出了新要求。当这种要求不被满足时,不适应性产生。这是焦虑产生的第一层原因。其次,通过分析“互联网+”的三个特征指出,主体面临的三方面挑战导致主体焦虑产生。这是焦虑产生的第二层原因。第三,借用“求智的科学”这个概念回顾科学的发展历程指出,焦虑的前两个层面的原因本质上源于“求智的科学”对主体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实际上,主体焦虑是一种历史上一直延续的焦虑,它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第四,智能社会对主体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对主体概念加以变革。重视产消者的形成是理解主体焦虑的正确打开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