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29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植作品中的神话内容非常丰富,一是黄帝、神农等帝世神系的神话,二是伏羲、女娲的神话,三是尧舜禹与娥皇、女英的神话,四是西王母、嫦娥等神祗的神话。曹植对神话的运用,表达了他的功业意识与英雄意识,超越意识与神仙意识,忧患意识与生命意识,具有历史化的色彩,同时也与身世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诗史“二源合一流”的嬗变大势 ,文质彬彬、情文并茂 ,追求“壮美”的美学定位 ,以抒情为本的文化品格 ,以五言诗为主的诗体形式 ,皆由曹植垂范并师法千秋。曹植“一代诗宗”的诗史地位 ,是由曹植的四大贡献奠定的。  相似文献   
3.
"二源"即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诗学体系和以《庄子》、《楚辞》为代表的南方诗学体系,中国诗歌长河的大势流变为"二源"合"一流"。曹植诗櫽括《风》、《雅》,组织《庄》、《骚》,得《汉乐府》精髓,法《十九首》意象,继往开来,初步确立中国诗歌这"二源"合"一流"的嬗变大势,这是曹植对中国诗史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重要的赋家,他的赋美学意识和思想对魏晋六朝赋美学具有开启性的历史意义,他明确把赋文学的本质定义为对赋言之美的创造,赋家对赋言之美的创造也即是赋家对赋之意象和气韵的审美创造,强调慷慨悲壮是赋美的基本精神。他将审美之赋从价值论方面定性为小道,反对赋文的审美创作可以令赋家收获自己生命的不朽,他的赋观在这一点同曹丕的文章不朽论直接对立,对立的背后,隐约可见曹植同曹丕在政治上各自处境、位势的不同,正是这种不同决定了他们对赋文创作是否具有审美救赎功能有了各自不同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曹植的《白马篇》对传统的侠义伦理、侠的人生价值取向进行了改造和规范,树立起了一个经典化的侠意象,为封建社会中的不遇文人找到了一种新的情感宣泄模式。同时,其也为中国古代诗歌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园地,从而对此后侠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如仓颉被认定为汉字的创造者,曹植因其帝王世胄和不世出的文艺天才和佛道修为,被佛教史家推定为中土佛教音声事业的奠基人。他们坚持相信,鱼山梵呗之所以被立为标本,是因为曹植拟其声而制梵呗,而且冥合西域三契七声。这种因感佛助而极具创造性的拟仿而不是照抄,既能很好地契合中土语文与音声的特点,便于中土广大佛教徒学唱;又能遵循佛教音声以本行之音传达无相之旨的声文两得原则。  相似文献   
7.
木斋关于五言诗研究,以古诗十九首为曹植甄后爱情结果的立论最受到争议。个中原因除了传统文化对政治的依附造成在文学作品解读与评断上以国家政治为显而男女之情为隐的情形之外,历来文学史对古诗十九首纯诗化的美学接受亦是对此种学说的挑战。木斋学说不仅是在思考方式、研究方法上的革命,更是一种对于社会、政治、人性精神上价值观的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8.
曹植的《洛神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但是关于《洛神赋》的创作意图,却是一个千古之谜。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曹植创作《洛神赋》的目的在于"借离合之情,抒身世之悲",是一篇言志之作。  相似文献   
9.
纵观曹植的诗篇,贯穿着一种普遍的精神,这就是"生命意识"或"生命精神".这种"生命意识"或"生命精神"反映在人追求建功立业实现生命的不朽;反映在青年人英勇豪迈、不顾一切的豪纵表现;反映在生命苦短,要及时行乐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曹植赋的模拟可分为三个阶段 :模拟汉大赋阶段 ,模拟庄骚之辞阶段 ,模拟整合阶段。模拟汉大赋阶段 ,虽然在内容上并无创新 ,但形式上的创新相当明显 ;模拟庄骚之辞阶段 ,他虽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 ,但艺术上对原作又缺乏合理扬弃 ;第三阶段 ,曹植整合了前两个模拟阶段的艺术经验 ,实现了艺术的集大成 ,从而奠定了其“建安之杰”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