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曹植是游仙诗创作的第一人。他的游仙诗可考的大约有《升天行》《游仙诗》等11首,这几乎占了曹植诗歌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曹植的游仙诗受到了屈原《远游》创作的影响,并且是结合了汉代以来的道教神仙思想而逐渐成型的。在道家思想领域,尤其是汉代以来的仙传小说对于大量神仙升天羽化故事的描写以及纷繁复杂的仙境的描绘给游仙诗这种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文学性大大增强。曹植的游仙诗与仙传小说有着密切关系,两者互有促进,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木斋曹植说"因突破以往诸说而受到质疑,然将其置于《古诗十九首》千年研究史中观照,此说自是学术史积累与个人创新两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学术发展史、时代文化变迁、个人学术史等三重因素考量,言此说为标新立异,毋宁说更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63.
木斋先生《古诗研究的多种可能性<古诗论.总论>》与杨新民先生《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略论》中皆指出建安曹魏时代的诗歌共同属性为"爱情"基调。因建安时代摆脱两汉儒家伦理教化,风气不但滋养了曹植与甄后两人在性格与思想上的解放,更使两人的爱情反映在文学上,是具体且大胆地呈现在生理与心理的原始本能。并从曹植诗文集与古诗中之作品,结合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角度分析曹植、甄后两人于建安九至十六年初见,植对甄后单恋时内心的纠结。建安十六至十八年之突破期,描绘植、甄恋爱关系进程,阐发爱情在两人中所带来的效应与变化。  相似文献   
64.
木斋研究原本将曹植视为古诗十九首的主要作者,当下则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全部古诗视为一个整体来审视,进一步察觉古诗中包含大量围绕恋情主题,并且带有女性口吻的作品,甄后的重要性因此浮现;曹植与甄后关系的研究也有了更深一层的开展。不论从彼此心理活动的逻辑层面出发,或从双方传情诗歌的史料考证出发,都肯定了部分古诗作品为甄后之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5.
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初步确立中国诗歌“壮美”的艺术品格及文质彬彬、情文并茂的发展道路。这是曹植对中国诗史的一大杰出贡献,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和评价。  相似文献   
66.
神都洛阳     
如果要给洛阳这座城市加个称号,可选的范围实在是不小。洛阳被称作世界"四大圣城",也是中国唯一一座曾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当然,它还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顶着这么多的名字,洛阳注定是一个不简单的城市。  相似文献   
67.
王启才 《江淮论坛》2006,(5):129-133
从奏议文体写作的角度来看,曹植后期表文存在不足之处。全面、客观地评价曹植及其表文在奏议文体发展史上的作用、地位,可进一步推动曹植研究与奏议文体研究,并对当今上行公文的写作有所鉴戒。  相似文献   
68.
曹植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的赠答诗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艺术个性。这些赠答诗都集中于其诗歌创作的前期,后期未创作赠答诗完全是出于政治原因。在曹植后期的诗歌创作中,抒写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的诗歌主题都不是单一的,同时表现出对于自由的向往和渴望。  相似文献   
69.
曹植儒道兼具的独特人格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植是建安时期成就极高的作家,诗赋文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当时之冠。他的思想个性和文学作品,饱含道家的超脱与飘逸,又蕴含了儒家的昂扬向上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了他逸气纯、骨气高的独特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70.
建安时期“群彦蔚起”、“门户各立”,掀起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建安诗歌“五言腾踊”、“彬彬之盛,大备于时”,开创了我国五言古诗的黄金时代。六朝诗人踵其步武,继其风范,“抱篇章而景慕,映余辉以自烛”,唐代诗歌革新运动也以“汉魏风骨”为旗帜,心慕手追,奉为楷模。然“陈思为建安之杰”,“邺中诸子,陈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