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赠答诗经过先秦两汉的发轫,至魏晋时期臻于成熟。曹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其赠答诗无论从题材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后代赠答诗和诗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张小平 《江淮论坛》2002,(4):107-113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篇著名的专论,对后代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曹丕在<论文>里提出了著名的"文章不朽"说,其"文章"所指,今天研究者的见解也不尽一致.本文认为,曹丕提出"文章不朽"说,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对于"文章"的理解,应结合<论文>本身及当时邺下文人的处境去考察.  相似文献   
93.
屈子精神之核心在存君兴国、修身洁行,以此两个维度,结合曹植建安、黄初与太和时期的诗文与史实考察,发现曹植建安时不讲修身,黄初时被迫修身,太和时方与屈原真正契合,强调为国以德,而修身也内化为其血肉,其大我人格形成;其次,曹植具有强烈的功、名渴望,前者与其因血缘产生的责任感及其卓越的才华纠结难解,而后者则与其对战功与素王之业的追求密切相关。这一强烈渴望所突显的个体意识是对屈原存君兴国以成就至善人生精神的新变。而在忠而不用的历史处境及由血缘而来的进退无路的两难困境上,曹植与屈原悲怨痛苦的心境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94.
曹植的乐府诗歌在其全部诗文中有着突出的地位.联系到曹植诗歌的创作分期,发现其在选择乐府体进行创作时有着前后两期明显的不同.究其动因,既有乐府随着时代发生的性质转变的因素,也和曹植的乐府观念及后期遭遇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5.
96.
曹植是建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活动中,也展开了积极的文学批评,提出了相关的论文主张,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和理论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因为曹植曾经说过“辞赋小道”而认为曹植对文学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但这种观点与曹植在创作上的成绩相矛盾。事实上,曹植重视文学,尤其对民问文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97.
在我国文学史上,建安诗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曹植则是建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不仅数量多,大大超出同时代的诗人,而且诗歌的思想内容丰富;不仅创立了他个人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也创造和发展了诗歌表现艺术,因而被后人誉为"建安之杰"、"为古今诗人之冠".  相似文献   
98.
曹植<与杨德祖书>这样一篇魏晋时代重要的文学专论,学界至今却或是因袭旧说,以讹传讹,或是由于把其中的一些句子独立起来,割断了全文,造成误读误解.一些学者、大家亦不能免,令人叹婉.似乎应该重新来评说才是.  相似文献   
99.
雨果曾写过一本小说《九三年》。今年不是九三年而是零三年。零三年来了个“非典”,这是谁都想不到的。非典打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秩序、教学秩序、生活秩序,在这非典流行的时期,有时  相似文献   
100.
魏晋咏物赋个人创作数量以曹植和傅玄为最多。二人在创作思想、创作取向、创作技法上有趋同性。这和作者性格、时代风气有关。傅玄生活在西晋,但他的咏物赋明显地承继了曹植赋体诗意化的路子,与西晋其他作家的轻绮繁缛大不同,有建安遗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