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6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66篇
管理学   18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96篇
人才学   10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28篇
理论方法论   253篇
综合类   5049篇
社会学   515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739篇
  2010年   628篇
  2009年   600篇
  2008年   549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379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01.
意象是现代诗歌艺术形象构造的基本元素。意象解读与分析是现代诗歌鉴赏中的核心环节。准确解读与把握意象的内涵与构成机制以及意象群的组合模式,对于揭示诗歌意象的审美内蕴和整个作品的审美意蕴和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2.
《人才瞭望》2006,(3):97-97
私下里和企业朋友聊天时.我常常“怂恿”他们多学习传统文化。中国历史文化中能直接被现代商业照搬的东西很少.你很难用它来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具体问题。但是.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企业管理有很多相通之处.它可以给企业一种精神、思想.一种“悟”。  相似文献   
903.
试论曾国藩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国藩的政治、军事、外交、人才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思想均有独到之处,主要表现在其教育目的、教育作用、教育内容、道德教育以及教育原则与方法等方面研究和探讨他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思想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04.
李贺是一位极富独创精神的浪漫主义诗人.虽然他无幸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流诗人,但他的诗作,无论是就思想性还是就艺术性而言,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尤其是在艺术上,瑰丽不俗,富于独创,给当时以及后世的人们流下了很深的印象.透过戛戛独造、警迈瑰丽的外表,我们可以窥视到其诗歌语言的本质特色:如实地折射出了古文运动对诗人的深刻影响,恰切地传递出了诗人丰富独特的联想与想像,展示出了诗人高深的修辞造诣.  相似文献   
905.
从共性和个性看汉英诗歌的可译性及其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的可译性历来颇具争论。这种争论实际上反映出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 ,人们对诗歌翻译的认识还欠深入 ;其二 ,诗歌翻译的实践还不尽人意。文章试图讨论汉英诗歌的一些共性和个性特征 ,并由此分析汉英诗歌翻译的可译性及其障碍  相似文献   
906.
“朦胧诗”后被称为“第三代”的诗人是新时期诗歌中一直未被定论的集体,他们以全面反叛中国 新诗秩序开始,却没有建立起新的诗歌秩序,他们的创作活动将中国当代诗歌划分成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成为 中国当代诗歌走向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907.
卞之琳的诗歌构思在继承传统施受换位法的同时又有所超越、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变承续式换位为间隔式换位,2.变句子的换位为段落的换位,3.变互换为递换.卞之琳超越传统的施受换位法,通过观照视点的调整,摆脱原有事象的束缚,创造智性化意象,使诗步入令人企羡的哲学智慧领地.  相似文献   
908.
金:唐先生作为一个诗人,从事诗歌创作多年,有无一贯的主题? 唐:20多年来我主要从事诗歌批评.诗歌创作虽说开始得更早,但写得不是很多.对我来说,诗歌和批评是同一种写作的两翼,互相平行而又彼此补充.在写作中会有一些阶段性的主题考虑,比如我1980年代写作的基本主题就是"困境"和"突围";至于"一贯的主题"说不好,如果一定要说,也许可以说是"精神自治".  相似文献   
909.
少年中国一昆仑 1872年,晚清重臣曾国藩病死于南京。第二年,南海的康有为也不过十五岁。此时的晚清中国依然危机四伏,列强虎视眈眈。仿佛是怕康有为单肩难挑叱咤风云的重任,历史又把搅动一个没落帝国的魔杖,交给了广东南海边上呱呱坠地的梁启超。他出生的新会茶坑村,离康有为的家乡南海银圹乡苏村,仅仅100公里。  相似文献   
910.
戴望舒的诗几经命运沉浮,却始终魅力不减,在凝聚的艺术中,无论是悲哀、绝望和欢愉,都写得含蓄细腻,饱满而有节制,泛滥的情感化成了可感的经验与审美意象。其中,隐藏着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孤单卑微的个体生命细腻敏锐的体验,隐藏着一种生命的悲剧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