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19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现代日语敬语的表达形式繁多,用法也非常复杂,往往因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人际关系的不同而变化,颇难正确把握和运用,其中敬语接头词「お」和「ご」最具有代表性。现代日语敬语具有体现日本人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交际艺术的语言精华、必备的基本教养和不可缺少的社交润滑油的性质,其特点是相对性、社交性和受惠性。  相似文献   
172.
173.
中国西南地区尔苏语使用人口少,语言传承面临断代的危险。抢救保护和传承濒危的尔苏语言迫在眉睫。通过采集有 声语料,建立数据库,创建尔苏拼音方案,用ELAN、FLEX等软件标注,构建由原始音频文件、国际音标标注、汉语翻译标注、尔 苏语标注的语料库,并利用语料库编撰尔苏语词典和尔苏语学习有声教材。尔苏语语料库的建立能有效典藏尔苏语言。  相似文献   
174.
[提要]“褐色语法”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梭罗在其作品《漫步》中所提到的重要的语言观,但并未得到研究者们的持续关注。本文试图从“褐色语法”这一概念的解读出发,并运用生态话语批评来对梭罗自然写作中的自然有声、有机语言以及野性语言来进行探讨。“褐色语法”并非是一套真正的语法系统,而是一种生态的语言观。这不仅为我们理解梭罗自然写作中的生态语言与生态意识拓展新的途径,而且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重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5.
本文探讨了母语思维对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采用了有声思维法、写作测试和访谈等方法,分别从解题、内容构思、结构构思、文本输出和过程管理五个方面探讨了母语思维对英语写作存在的影响,最后就英语写作的不同过程中充分发挥母语思维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提出了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76.
本文拟就身势语作一简要介绍,通过对身势语功能的生发机制,即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的分析,着重剖析了身势语的诸种交际功能,以期强化人们对身势语的认识.这对于身势语的开发及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7.
浅析日语敬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敬语可分为尊敬语、谦让语和郑重语三大类。虽种类不多,但每类都有多种表达形式,且各种表达形式所表示的敬意又有所不同。最为复杂的是在实际使用时还必须遵守"上下原则"、"内外原则"和"复合词原则"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8.
有声读物作为一种诉诸声音的电子媒介,一直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而以神话为内容的有声读物,亦是受听众欢迎的一个类型.神话类有声读物具有独特的文本形式、表达形式和媒介形式,三者之间的互动形塑了有声读物区别于其他电子媒介的特质.而听众以知识获取为目的的阅读导向和以身心体验为诉求的审美旨趣,也使得有声读物中的神话音频具有了通识性知识和通识性艺术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9.
近20年,心理学的有声思维方法(TAPs)开始应用到翻译学,以研究翻译思维过程,但是该研究一般都是针对翻译学习者,至今无人对自译者的思维过程进行研究。研究以林语堂自译的《啼笑皆非》为个案,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提取数据和实例,结合相关文本和史料,用描写方法分析其翻译过程。初步研究发现:这些思维数据和实例,也可以如TAPs那样,分为自我描述、自我评价和自我展现三种;林语堂在翻译过程中,整体策略与其翻译观以及普遍翻译规则基本一致,但是在局部策略中有鲜明个性特点,这可能正是译者之风格所在。  相似文献   
180.
声音传播是广播媒介进行信息传播的惟一途径。而广播作为新闻媒体其信息传播以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声音为主。因而,听众对广播有声语言的声音形象产生的听觉心理印象和心理定位,关系着广播媒体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