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8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365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55篇
人才学   6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695篇
理论方法论   138篇
综合类   1770篇
社会学   316篇
统计学   7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邓小平同志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观点综述张星炜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联合主办的"邓小平同志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1994年8月18日至22日在中共四川省委党校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60余篇。来自全国党校系统...  相似文献   
32.
再议“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订正相关史实 ,厘清原初意义的基础上 ,试图着重说明“革命军起、革命党消”这一口号之所以在辛亥民初产生重大影响 ,与当时普遍流行的“革命党非政党”的观念及民初政党政治的实践有紧密关联 ,而这一口号的长期为人诟病 ,则与孙中山重组、改组国民党时对辛亥革命的总结及后人有关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整体记忆有关  相似文献   
3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既要看到它们的联系,又要看到邓小平的独特理论创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祉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4.
非自愿移民是在国际移民理论研究中受排斥的领域 ,显然极不正常。非自愿移民是中国移民史的主流形态 ,非自愿移民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有中国特色的移民理论是中国移民实践全部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5.
弗兰克尔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之后创造了第三种心理学治疗学派。他主张人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并提出了意义疗法。本文借鉴其主要观点 ,应用于大学学习辅导 ,提出学习辅导要帮助学生树立有意义的学习观 ,并就如何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6.
“暝色起愁”情境是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揭示《诗经》抒写思念艺术范型之一,本文基于中国古代诗文中“暝色起愁,,抒写情怀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基础上,对其“暝色起愁”这种抒情范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7.
我微笑,转身,从容不近地离开了深圳,我不哭,也不觉难以割舍;做不了他的爱人,我还可以成为他的遗憾;他无法永远爱我,至少他会永远记得我。  相似文献   
38.
本文采用比较法的方法 ,就有体动产所有权合同移转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 ,有体动产所有权的移转应该从交付受让人时发生 ;有体动产所有权移转的效力依赖于基础合同的存在及其有效。文章同时对我国《合同法》的相关条款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9.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