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1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65篇
管理学   853篇
劳动科学   55篇
民族学   88篇
人才学   94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3195篇
理论方法论   522篇
综合类   4735篇
社会学   442篇
统计学   16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510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623篇
  2011年   690篇
  2010年   696篇
  2009年   679篇
  2008年   937篇
  2007年   885篇
  2006年   617篇
  2005年   566篇
  2004年   511篇
  2003年   442篇
  2002年   369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费尔巴哈把理性返回到人的理性,把信仰返回到人的信仰,把宗教返回到人的宗教。他宣扬的是无宗教的宗教,是建立在人性根基上的宗教。他对神学形而上学的颠覆表现在如下方面:(1)从神本主义到人本主义;(2)从“人是什么”向“人是人”的转变;(3)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统一;(4)“消除”哲学。  相似文献   
992.
马志辉  苏禾 《理论界》2003,(2):63-64
经济学分析中的基本前提假定,即人的行为机制问题是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中的核心,也是经济学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西方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定,作出简要的分析和批判,并创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假定--"主体劳动人",将"劳动人"、"主体性"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假定.  相似文献   
993.
合作化道路是梁启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文明“双重危机”背景下所设想的多元现代化的必经途径,包括经济合作化、政治合作化、文化合作化等各个方面。他的合作化道路是人文理性主义的产物,是在世界范围内文化批判与文化互动的结果,既是文化民族主义也是文化世界主义。这使梁启超的文化保守主义具有文化开放的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会长许家康《出版改革与年鉴创新》一文,围绕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鉴界对年鉴创新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作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强调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年鉴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将进一步凸现,出版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推动年鉴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95.
中国现代文学革命是一场文学变革运动,这决定了现代文学观念必然以"人"作为视域核心.以人为中心的启蒙语境,"人的文学"观的强调,理性与情感的调和,都与道家文化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996.
论"有限政府"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有限政府 ,是指在权力、职能和规模上受到严格的宪法和法律约束、限制的政府。一个现代政府要想成为有限政府 ,必须走“内外结合”的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997.
有限政府是现代民主对政府的目标追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政府的行为都必须在有限政府的框架之内,尤其是从权利的设定、行使和责任上,都必须严格在规定的范围内.而行政许可作为政府规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需要遵守上述规定.从以上三个标准来考量,《行政许可法》在行政许可的设定、实施和责任机制上较以往都有所创新,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必将会使得行政许可在现实的实践中遭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境和问题.  相似文献   
998.
批判是人类主体性认识的起点与发展的动力。哲学批判在经历了从理性批判到实践批判 ,再到文化批判的历程后 ,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批判在批判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文化批判是对以往批判的抽象性的扬弃 ,是实现批判之实践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9.
人类文明发展观的主体新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久强 《学术研究》2002,1(2):31-34
人类要走出困境,需要自觉的主体精神的觉醒,并且要将这种自觉的主体精神具体化为指导人类发展的实践理念,即形成合理的合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观。新的人类文明发展观,是以自觉的主体性为其哲学内核的,它要求主体性的自觉弘扬,要求人类理性的合理运用,要求用类的眼光来看待发展,要求以更新了的自觉的人类中心意识、人类主体意识去寻求自由之路。本文从主体发展观、理性发展观、类发展观和新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四个方面来阐述新的发展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从人类关于"理性"的认识史和人类的活动史两方面考察认为一方面,"理性"的内涵不断地被历史化、实践化;另一方面,人类的历史不断地被理性化.在历史理性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解决的关键,恰恰是要建立一种彻底历史化了的理性观,即广义的实践理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