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从苏格拉底明知对自己的审判不正义仍然拒绝越狱而甘愿接受死刑,到梭罗明确提出公民不服从的思想并以抗税的形式亲身践行,再到马丁.路德.金领导的争取黑人自由的示威游行,西方在法治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公民不服从的传统。罗尔斯将这样一种争取民主的公民不服从问题纳入他的正义论体系,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使得这一问题再次成为法学、伦理学和政治学关注的热点。但是,罗尔斯的这一论述也有其缺陷。相比较而言,哈贝马斯在公民不服从问题上给出了更有说服力的论述。  相似文献   
82.
《领导决策信息》2010,(17):10-10
替残疾人邻居打官司状告乡政府惹来大祸.漯河一农民“被精神病”六年半。《中国青年报》在4月23至25日连续报道了这一事件。1997年。漯河农民徐林东看到邻居在宅基地纠纷一事上吃了乡政府的亏.  相似文献   
83.
部队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武装集团,其自身性质和承担的任务决定了其层级分明,以服从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基于这种体制,作为部属的各级各类人员,要尽快出成绩,顺利实现个人的成长进步,势必要处理好和领导的关系,掌握一些与领导相处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没有权力就没有主体,没有服从同样也不可能产生主体;但在对于主体的认同方面,我们的历史习惯往往是反抗而非服从。我们知道反抗表征的是权力,却忽视了服从表征的也是权力。就文学中的某些忠仆形象加以甄别和考察,结合新中国初期公仆与公民的社会现实状况,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主体同服从间的本质性联系。  相似文献   
85.
《论权威》中恩格斯认为权威是强加的意志并且以服从为前提;革命是天下最权威的东西;权威与自治是辨证关系,绝对权威和绝对自治是不存在的。政党权威的存在关键是要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服从。认可服从是权威长期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人民群众是权威存在和延续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巩固和加强政党权威需要从人民群众出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所以,恩格斯的权威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6.
蒯乐昊 《可乐》2010,(1):8-9
告到铁道部不涨价 2006年,郝劲松向北京市一中院起诉铁道部,诉铁道部春运涨价不开听证会程序违法。北京市一中院书面裁定不予立案。郝劲松随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12月,法院宣判郝劲松败诉。  相似文献   
87.
西方学术传统对群体政治心理问题的关注历史悠久,但直到19世纪才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群体政治心理学.早期的研究侧重于大型群体和群众的心理现象,并且主要是一种思辨研究;随后,实验方法进入群体政治心理研究,研究重点转向小型群体问题,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中,“去个体化”、“服从权威”等问题成为研究的兴趣点;“群体极化”和“群体思维”是小群体政治心理和群体决策心理中的最受关注的问题,这些现象即使在互联网时代也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8.
梭罗的思想中存在着良知的内向反思和行动的外向抗争以及消极的不服从和积极的抵抗之间的双重张力。通过检视梭罗政治思想中基于良心、直觉和个人概念之上的宗教、哲学和生活这三个观念维度,不仅可以化解这一张力,而且解答了梭罗作为"伦理相对主义的积极隐士"的理论疑义。同时,梭罗阐释的良心、直觉和个人也在对于国家的不服从和抵抗的张力状态下展示了其政治思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政治生活领域公民身份及其权利义务的主观反映,其特性随着个体与共同体关系变迁而变迁:希腊城邦富有参与精神和公共责任意识,但缺乏独立自由观念;古罗马帝国消极服从、追求和平与稳定,但缺乏参与意识和公共美德;现代民族国家富有独立自主、自由、平等和权利意识,但沉迷于个人自由和疏于参与;全球化时代全球公民意识萌芽和发展,但目前依然以民族国家公民意识为主导意识.不同历史阶段公民意识所呈现出的变化和差异是公民身份制度变迁的主观体现,取决于人类物质生产水平和社会交往方式的变迁,是人类主体性发展的历史体现.  相似文献   
90.
奈拉·拉森的《逾越种族线》塑造了两个迥异的女性黑白混血儿形象,打破了以往非裔黑人作品中的仅仅钟情于纯粹黑人的刻板印象。艾琳是"黑人白心",她游离于种族的真实身份和白人价值观念之间;克莱尔骨子里流着黑人的血液,却戴着白人的面具;布莱恩完全依从于妻子艾琳施加的影响;而杰克是主流社会的白人中心主义观的服从者。社会心理学关注人们的所言所为,认为人们离不开社会的影响与造就,但是真实主体的他们也传达了自己独有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