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0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吕峥 《领导文萃》2011,(5):83-87
1910年11月5日.北京东西长安街及正阳门外大街皆张灯悬旗。通宵达旦。灯上统一书写着四个喜庆的大字“庆祝国会”。原来,朝廷晓谕各方,将原本8年的预备立宪期缩短为5年,并允诺于宣统五年。即1913年正式召开议院。11月7日晚,在京师督学局的命令下,各学堂齐集于大清门前,学生们提着红灯,列队双行,以军乐前引,高唱歌曲,三呼万岁来庆祝立宪。  相似文献   
122.
口吐莲花,能化干戈为玉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现代的观点,在古代,口才则是第一生产力。也可能你不赞成这个观点,但有人一定赞成,这个人就是韩长儒。韩长儒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七国之乱后,诸侯王的权力被大幅度削减,唯有梁孝王是个例外。再加上和汉景帝是亲兄弟,又深受窦  相似文献   
123.
渤海使臣出使日本期间,日本接待渤海使臣的外交礼仪体现在接待的准备工作、活动安排、参观宫廷的体娱乐活动、日皇接见、御宴、诗唱酬答、互赠国书、信物等外交活动中。从渤海使臣出使日本所见日本的外交礼仪具有如下特点:日本在公元八世纪已设置专门负责管理外交事务的使臣,同时设立负责翻译的专职人员。接待国外的使有不同的接待规格。渤海使臣使日期间,除有应酬唱答的化交流活动外,还进行商贸交易等活动,从而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与了解,增进了两国间的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24.
陈宁骏 《金陵瞭望》2007,(17):62-63
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1779—1839年)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封疆大吏,而左宗棠当时只是一个多次会试落第的举人。后来,左宗棠从一位私塾先生发展成晚清有名的朝廷重臣,与陶澍的赏识和鼓励分不开——  相似文献   
125.
岳飞必死     
维舟 《领导文萃》2007,(7):109-113
1142年初的隆冬季节,宋将岳飞遇害于风波亭。这一悲剧使他本人成为汉民族主义的高度象征之一.在身后赢得了仅次于关羽的战神般的地位,并塑造了牢不可破的忠奸对立斗争的神话。这给很多人一种感觉:假如当初朝廷公正,这样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26.
河之洲     
"爱心"比较梁武帝萧衍公元502年"受禅"于齐和帝,建立梁朝,在位时间长达48年。《资治通鉴》第147卷说,梁武帝对同姓的亲族非常亲近宽厚,对朝廷官员也非常优待,他们即使有违法犯罪的行为,梁武  相似文献   
127.
盐焗鸡在清朝时期,中国生产盐的地方主要在山东、浙江和广东一带。特别是广东的沿海地区,每年的产盐数量多,质量好,在中国古代一直是朝廷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从清朝之初,广东的盐业就被朝廷所把持,是民间不得插手的“官盐”。如果民间有人擅自生产盐或者贩卖盐,都是犯杀头之罪的。为了严格控制盐的生产,朝廷对生产盐的工人进行严格的控制,进入到盐场以后,通常是很久不能回家,盐工的日子也很辛苦,想吃点青菜都很难。  相似文献   
128.
现存殿本《明史》中的若干失误或待勘之处,多由《明史》成书时征引原始史料的失误或不审慎所致。本文追源朔流,查考《明史》纂修所依据的若干原始文献,并认真覆核殿本《明史》的相关内容,发现其中的错漏或待勘之处,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明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唐代文人反叛朝廷表现为在外敌入侵之际举城应敌,全身邀赏;在动乱中投靠叛军,接受伪官;为其他反唐势力充当谋主,对抗朝廷。其中有失节的贰臣,也有叛臣。多数人是由于过高的政治诉求未得到满足而积恨君主公卿,最终叛附唐朝的敌对势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唐人不崇名教,"死事一君"的忠节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30.
刘继兴 《老年人》2011,(1):38-39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朝廷的震惊和愤怒可想而知。清廷决定出兵讨伐,但是派什么军、遣什么将却叫他们左右为难。清廷皇族内阁成员、协理大臣徐世昌提议由袁世凯挂帅出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