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1篇
民族学   43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33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族际通婚数据属于典型的关系数据,可视为由各民族与其他民族通婚联系形成的关系体系。因此,社会网络分析提供的一整套方法可作为族际通婚研究的方法工具,以便利地刻画通婚关系的结构特征。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首次尝试将该方法用于考察和分析中国各民族族际通婚的结构性特征。初步应用揭示,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中心的大的全国族际通婚圈,同时存在少数民族间凝聚力明显有别的8个地方性子通婚圈,该结构特征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直观体现。可见,社会网络分析是揭示和认识族际通婚关系结构的可靠且有效方式,其中,社会网络的图形呈现、中心性测度和社群识别技术可为族际通婚关系的分析提供直观和详细的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312.
近二十年来两岸通婚模式的演进及趋势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渝霞 《南方人口》2007,22(2):23-31
两岸通婚将加快两岸交流和融合,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改革开放以来,两岸通婚不断增加,通婚模式逐步由单一的"盲目崇尚型"向多元的"互动选择型"转变,最终将过渡到理性的"爱情主导型"模式;而当前两岸通婚在政策、观念和配偶及子女身份认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着两岸通婚模式的演进,必须采取打击非法假婚姻、建立两岸移民磋商机制、推动台湾方面在居留、工作权、婚姻方面给予大陆配偶平等权利等措施,努力构建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谐发展的通婚模式.  相似文献   
313.
值得关注的农村通婚圈缩小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剧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当前中国国民的通婚范围总体看呈扩大趋势,但是在许多农村地区的通婚圈却出现内卷化、缩小化迹象。通婚圈缩小有着多方面的社会原因和负面的社会效应,应当深入研究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314.
许悦  陈卫平 《学术研究》2022,(6):106-115
本文依托嵌入性理论和结构化理论,构建资本下乡嵌入本地农村社区的系统性框架,从预嵌入、嵌入行为和嵌入结果三个环节对资本下乡本地嵌入的机制与效应展开分析。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本文重点关注创业者的能动性及村企双方的直接互动过程,结果发现:(1)预嵌入因素(包括创业者资本和村企共识基础)有助于促进资本下乡的本地嵌入,而这一因素在以往研究中一直被忽视;(2)在嵌入过程中,下乡资本会通过文化嵌入(包括了解并遵从本地文化规则和变革并创新本地文化活动)、关系嵌入(包括采取曲尽人情的矛盾处理方式和构建本地社交关系)、结构嵌入(包括使用嵌入式人员和提供非契约贡献)三个维度实现本地嵌入;(3)本地嵌入不仅有助于下乡资本获取本地资源、创业者获得归属感,还会为本地农村社区创造共享价值。  相似文献   
315.
本文以父权为视角,以权力的文化网络为框架,借用传统乡村社会中以宗族、人际关系网为基础的组织体系和通过亲属关系、面子体系等构成的象征体系,深入分析农村"闪婚"的本地化成因。本文认为,传统父权文化并没有因现代思想的冲击而消逝,而是在当下农村继续发挥作用。在打工经济限制青年男女返乡时间的背景下,受父权思想影响的父辈群体为了保证家族的传宗接代,以教化权力为基础,通过打、拉、限、借的方式规训子女的择偶地点,建立起本地的通婚圈。这一模式使得青年男女的择偶时间和择偶地点只有在年假时才得以短暂重合,择偶时间被大大缩短,由此产生了新的择偶方式——"闪婚"。  相似文献   
316.
基于2004~2012年北京婚姻登记数据的分析,表明北京近十年的族际通婚在新婚群体中占比约10%,其中以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通婚为主,也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之间的族际通婚。与民族地区相比,北京的族际通婚的特点表现出显著差异:北京族际通婚的人口平均初婚年龄高于汉族通婚,夫妇平均学历水平也高于族内通婚的情况,少数民族之间的族际通婚人群中有很大比例的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方面,族际通婚夫妇的离结率(即当年的离婚数量与结婚数量之比)大大低于族内通婚。新婚人群的特征对比映射出北京对于少数民族精英人口的强大吸纳力。  相似文献   
317.
13世纪60年代,丽元和平关系建立后,元朝意欲不战而得高丽一国,致使丽元外交交锋不断.1269年,高丽向蒙古提出王室联姻的请求.元朝联姻王室之余,又向高丽提出贡女要求.高丽遂以尚公主与贡女为主要方式,与元朝皇亲国戚及政要显贵互通婚姻.丽元之间的通婚关系具有人数众多、涉及面广、历时悠久、意义重大等特点.丽元皆试图利用通婚之举,影响甚至左右两国关系,使其具备外交性质.事实上,引人瞩目的丽元通婚外交的确对两国政治关系和平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18.
族际通婚是衡量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族际通婚也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婚恋方式、择偶观、民族观以及对婚姻的满意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319.
作为中越边境跨境民族共同体的传统行为,中越边民通婚并未因两国相关法律制度的排斥而中断,但却因之而给入境通婚的越南女性及其家庭、子女的权益、以及主权国家的边境管理和边疆治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通过对位于中越边境前沿地带的云南麻栗坡县马崩村边民通婚的调查研究表明:便利的地理是导致边民通婚的自然基础,作为以民族情感和文化根源建构出的核心共同体、边境地区远离政治国家权力中心的特殊生活场域、以及两国边民在地缘、族缘、血缘的亘久认同依然是促成中越边民跨境通婚的重要动因;中越两国在人口、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差异或互补也是中越边民通婚不可忽视的现实促动因素。  相似文献   
320.
沈思  周靖  徐世英 《西北人口》2016,(6):100-105
塔塔尔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且是主体民族在国外的跨界民族,普查数据显示其人口数量不增反降.本文充分利用普查数据,并结合实地调研,对塔塔尔族在2000~2010年十年间人口的变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这十年塔塔尔族人口减少主要是青年人口的减少,境外迁移是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