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5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55篇
管理学   500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205篇
人才学   11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446篇
理论方法论   504篇
综合类   6342篇
社会学   578篇
统计学   73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926篇
  2013年   659篇
  2012年   694篇
  2011年   757篇
  2010年   757篇
  2009年   733篇
  2008年   829篇
  2007年   695篇
  2006年   607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463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从佛教文化在中国承袭和衍生的角度,通过对五台山沙门道(辰殳)及其思想的研究,论述了道殷对密教中国化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2.
辛弃疾的词、黄庭坚的诗,都以善于用典而著称。但辛词与黄诗用典则又有不同:辛词用常典,沿用原意,用典自然,而黄诗用典冷僻,以故为新,“宁不工而不肯不典”。作者时代、经历、文学主张和作品体裁等多方面的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儒家所言之道和人伦日用常行之事是相即不离的关系。他们讲成人之道,不脱离知识技术的传授,但目标在于成就道德人格。道德成就的前提是不悖离人及其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实现人与自然及社会万物的本源性沟通,这样的沟通只有在人伦社会中才能实现,从而达到人格的至善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54.
“道治文化”是指与礼治、法治文化相并列的道家政治文化,是对道家“道法自然”的政治价值观及其清静自治的政治行为方式的新概括;“道治文化”的宗旨是自然主义,其内在的机制是无为和自治,有“依道治国”和“以道治国”两种类型,二者是体与用、“道”与“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蒯通是战国纵横家的一员,秦朝统治时期处于蛰居状态。他参加秦末农民起义,说降燕、赵数十城,功绩不凡。他先追随项氏,继而归附韩信,曾力劝韩信据齐自立,以与刘、项成鼎足之势。后投曹参,终老于齐。由于他追求的是谋主的成功,关注的是自己作为附丽者的利益,因而希望造成一个诸侯对垒互峙之局,竭力阻挠刘邦的统一战争。他目光短浅,不讲政治,摈弃道德,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56.
全聚焦模式下的《所罗门之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莉  庄文岩 《学术交流》2005,(6):160-164
《所罗门之歌》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第一部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黑人文学作品。作者巧妙地运用全聚焦结构模式,通过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客观冷静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美国黑人真实的生存状态,使《所罗门之歌》成为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第三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相似文献   
57.
汉大赋是西汉一代的文学代表,它显明的美学特征是它的巨丽之美。但是在这个美学特征的背后,汉大赋却存在着两个并行的悖论:一是巨丽之美不断地冲击、弱化着汉大赋的社会功利目的;二是由于汉大赋过分追求巨丽之美,极大地损伤了它作为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这两个悖论的并行,导致了汉大赋在文学领域内主导地位的丧落。  相似文献   
58.
文章从老子独特的认知方式角度 ,对老子的核心概念“道”、“德”作了新的解释。老子认为“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体 ,这种存在物与人们能感知到的天地间的万物的存在方式及属性恰好相反 ;“德”是“道”的存在方式及属性在天地万物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9.
康有为少年聪敏卓异,而有绰号“圣人为”。其后严格的家庭教育和复杂的求学经历,尤其是佛学和西学的影响,使康发展成一种“圣人”心态——即自以为圣人,“日日以救世为心,刻刻以救世为事”的抱负和舍我其谁,勇于承担国家和民族大义的无畏精神。这一心态对康有为的思想和文化活动如平等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大同思想和宗教情结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0.
文章从《庄子》理想人格的超越性、真实性与自然性、自由性和审美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其特点 ,并指出达到《庄子》理想人格的途径是“忘”、“守”。在此基础上 ,对《庄子》理想人格做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