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5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151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36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123篇
理论方法论   195篇
综合类   2304篇
社会学   201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4 毫秒
81.
作品《根扎深处》收录了作家张春玉的三十篇小说,故事多以农村朴素的日常生活为主,写出职员、婚姻中女性、农民工和矿工等人物的境遇和生存的真相,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人性挣扎、坚守道德和自我灵魂,不依赖离奇的故事和撩人感官的叙述来吸引眼球。作家把什么是根,根对人生的意义的思考和感悟传递给读者:只有找到灵魂深处最值得敬畏的真、善、美的根,并扎深在孕育着生命、爱和希望的最原始的大地里,根在、根牢,生命之树才能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82.
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主体部分。它以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人性理论为其逻辑起点和基础,并通过对道德教育是人成为人的根本这一观点的论证而阐明其是人之为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3.
中国文化的延续不能没有儒学.现在儒学复兴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一些青年学者公开以当代儒家自命,要为儒学平反,要恢复其应有的社会地位.但是,有一种代表性观点指责说,提倡儒家价值就是反对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他们认为,儒家文化中缺少自由和民主文化的传统,所以导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君君臣臣的历史,而人类之所以是人类,总有一种普世价值是人类精神的共同追求,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为什么普世价值那么可怕,非要弄出一个中国价值与世界对立?  相似文献   
84.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和济慈的自然诗都体现着诗人对于自然的认知。两者的自然观各具特色又有一定的可比性,都把对生活和人生的感受转变为诗歌,融情于自然,在所描绘的诗歌里创造着各自的禅意自然和本真自然世界,表达他们愿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愿。  相似文献   
85.
人性与自由情感——兼论奥斯卡影像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情感:自由情感和必然情感。所谓自由情感指的是刺激源和这种情感对象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利害关系条件下所产生的情感。美的本质就在于自由情感。奥斯卡艺术堪称电影艺术中的经典。奥斯卡奖近百年的评奖历史证明人性是社会大众和奥斯卡奖评委共同的最好的审美趣味激发源。其中爱情、亲情、友情是奥斯卡影像中最浓墨重彩的人性主题,是自由情感的主要源泉,也是奥斯卡影像美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86.
简单是一种境界,简单不是歌,是一种态度;简单不是流落,是一种婉约;简单不是点和线的造作,是一首蕴含无限的五线谱上的音乐;简单不是虹彩,是一块厚实的黄天厚土。简单是一种态度,简单的态度包含了人生境界的某种超越,它超越了虚荣和刻薄,超越了欲望之中挣扎的贪念、嗔怪和痴迷,凌驾于人性的那一点极其容易泛滥的迷情之  相似文献   
87.
孙桂芝 《创新》2011,5(4):105-107,136
1850年问世的《红字》以及一个多世纪后的1977年面世的《荆棘鸟》可谓神父爱情悲剧的孪生篇章。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在欲望中的不同选择导致不同人格存在:在欲望中沉沦的邪恶者、在欲望中迷失的可悲者以及在欲望中自我救赎的坚守者。可以说作品中关于欲望与选择以及人性内在关联的深刻阐释使这两部小说具备了文学艺术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88.
在现代汉语中,“傩”这个字早已被列入生僻字的行列。事实上,在传统的华夏文明中,“傩”是历史久远并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具有强烈宗教和艺术色彩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起源于汉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在江西省中部山区一个叫石邮村的古村落里,抑扬顿挫的牛皮鼓声在每年大年初一早晨清冷的空气中响起。神秘古老的傩面具随着刚劲简洁的肢体语言超越时空般地出现在一个个历经岁月洗礼的场景中。在这个民间传统信仰普遍缺失的年代,这个偏僻的村落以“傩”的形式固守着汉族——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源于自身的,最原始最本真的精神…  相似文献   
89.
阐述了人性堕落的表现和危害:争夺名利、难得之货是人性堕落最明显的表现,不知足是人性疯狂的反映,求强求壮走向灭亡,强求人、伤害人是人性的缺失,心浮气躁是人性的病态,追求享乐贻害终身,有始无终常败事,好大喜功必无功,暴政、苛政是人性之恶发展的巅峰.分析了人性堕落的根本原因:背离大道,抛弃了清静无为、无私无欲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返归人性本初的基本途径:清静无为,修道、悟道、守道,见素抱朴等.论证了老子对人性批判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
张纯如在强烈的个体意识驱使下选择揭开南京大屠杀的史实真相,运用战争亲历者的回忆重现血腥残暴的屠杀事实,探析人性之渊。同情和人道主义在战争期间的展现很值得深究。书中关于人性的呈现是朦胧而有张力的,尤其是两个参战士兵在战后不彻底的忏悔与反思,透析出忏悔意识停留在初级阶段。但是,在这里忏悔精神体系的建构是运用物质的外化,这种程度的人道主义只能称其为闪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