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1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396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59篇
人才学   91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1857篇
理论方法论   252篇
综合类   3137篇
社会学   314篇
统计学   4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390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595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乐教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王船山继承并对儒家乐教思想加以新的阐释.他从形上追求、社会进化、当时社会现实等层面分析了建立乐教的必要性.在他看来,完满人格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乐教的教化.他认为乐教能引导和改善人性,使之具有德性;夯实道德和情操,完善人格培养.深入挖掘王船山的乐教思想对于我们培养和造就健康、自由、理想的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做人一定要有道德,如果失去了它,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没有指南针一样。其实做人很简单,关键是要拥有威严而义诚实的道德本质。为了进一步说明道德与人类的本质的关系,中国与西方的不少思想家对人的道德本质理论进行探讨。他们都把善恶问题与人的道德本质结合起来,并提出了人的道德本质是善的、恶的和不善不恶等观点。笔者主要想通过对中国与西方在人的道德本质问题上的探讨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共性与差异性,并提出一些对人们现实生活中有用的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993.
周邦彦一生同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长期飘零州县,疲惫、困顿,渴望精神上的超脱.在溧水,受时代和风俗的影响,他开始崇奉道教.周邦彦对道教的精神追求主要体现在对长生不老和自在逍遥的向往两个方面;其审美取向在道教情结的影响之下,体现出尚"清"的意识,营造出清真高雅的关学世界;周邦彦还驰骋奇特想象、开拓新的境界,但他并非一味的沉浸于想象的世界,他的情感指向始终是现世的、冷静的、克制的,带有感伤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994.
生态困境不仅是自然生命系统的困境,同时是人类生存的困境和人的精神意义世界失落的困境.遗忘了"类本质"的人类必定会陷入动物本能式的思维模式,导致"自然观"的误置、"科技观"的歧途与"人性观"的偏差.借用基督教"原罪"的理念,现代人类如果要获得最后的"救赎",必须运用生态智慧驾驭对自然的"控制力",通过道德关怀范围的扩展和"类意识"的深层觉醒,推动道德的进化,在追寻生命"自由"之境的过程中谋求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995.
赵亚平  王剑 《社科纵横》2010,(2):135-137,140
真正的教育应先获得自身的本质,教育的实然本质是完全的、诚实的、感动的、创造的培养人的过程,这一本质贯穿于一切教育之中,只要培养人的活动存在,就可称为教育,如果失去培养人的职能,就不堪称教育了。  相似文献   
996.
存在主义从哲学本体论研究出发.强调一切存在的出发点是个人的存在.先有个人的存在再有整个世界的存在。萨特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人没有先天的本质.只是一种主观单纯的存在。为了摆脱无助感.人们必须去寻找生存的本质和价值.为自己设定存在的状态和理由。因此,人们永远面临着各种选择,选择即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997.
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沈从文的作品中不断出现对生命的沉思与对抽象的追求.人的生命的脆弱与有限,引发他的沉思.他主张,人必须具有"幻想或理想"的精神形态,要求索人生哲学,要确立生命的神性,要在艺术创造中寻求抽象之美,使生命从有限趋于无限.沈从文试图以文字符号,来追述、描摹幻觉中不脱离感性具体的美的抽象形式,其实验性作品<看虹录>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但这类抽象的追求,也会使沈从文原与卢梭同调的"自然状态"的浪漫审美取向被干扰与消解.  相似文献   
998.
政策性担保公司作为政府实现政策性目标的工具,其法律制度应追求公平,作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其法律制度应追求效率,作为金融公司,其法律制度应追求安全。当公平、效率、安全之间出现矛盾时,应追求公平、安全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论述,从人的自由作为人的本质的重要属性的角度,试图强调人的自由对于分析异化劳动及其共产主义问题的重要性,并尝试以人的自由来把握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并认为从人的自由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共产主义,就会强化共产主义作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是扬弃了以往社会中人的不自由状态,并依此重新走上新的、以人的真正全面发展为指归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00.
叙述距离是美学和文艺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来的。叙述距离是小说叙述主体(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是作者在小说创作中运用各种叙事技巧精心创造出来的,它的有效控制是读者审美距离形成的必要前提,所以,距离控制是小说最根本的修辞目的;而陌生化是小说叙述距离的修辞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